油价预计持平什么意思啊知乎_油价预计持平什么意思啊
1.油价下跌倒计时,11月5日晚下调,11月油价再下跌,别急加油!
2.求一个蓝筹股的专业机构的近期分析
中东国家的石油的价格是比较便宜的,美国的石油的价格是6块钱,绝大部分的国家的石油的价格都已经超过了8块5毛钱。
国际上的平均石油的价格是8块5毛钱,国内的石油的价格也是8块5毛钱,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国内的石油的价格和国外的石油的平均价格已经持平了。总的来说美国的石油的价格是比较便宜的,美国拥有着大量的石油储存量,所以石油的价格才会如此低的。
国际上平均石油价格是8块5毛钱。70%以上的国家的石油的价格都已经突破了,8块钱,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石油在国际上属于稀缺的产品,而且中东等一些发,在中国家已经减少的石油的出口,也正是因为国际上的石油的储存量在减少,所以石油的价格才会上涨的。
美国的石油的价格总体来说是比较便宜的。众所周知,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发达国家,拥有的大量的能源可以利用,而且美国和其他的国家直接拥有着合作的协议,正是因为如此美国的石油的价格才会如此低的。对于美国来说,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压力其实是比较小的,因为美国的普通老百姓的工资收入比较高,但是生活成本是比较低的,所以他们的生活算是比较幸福的。
国内的石油的价格已经开始下降了。石油的价格与供给需求的关系存在着联系,正是因为供给小于需求,所以石油的价格才会出现上涨的趋势的,不过国内的石油的价格的拐点已经到来了,最近一次的调整已经出现了下降。
一方面是因为国际上石油的价格在下跌,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向市场投放了石油,所以才会导致国内的石油价格下跌的。
油价下跌倒计时,11月5日晚下调,11月油价再下跌,别急加油!
石油价格的特征与其他商品的价格非常相似,在供应短缺和过剩时,都会发生波动。石油价格循环可能延续几年,它可能会因欧佩克与非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供应与全球实际需求而发生改变。在整个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石油工业通过规范化生产或价格控制,使得本国的石油价格始终处在严格的掌控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按照2007年通货膨胀的美元价值,美国的井口油价平均为每桶24.98美元。在缺乏价格控制的状态下,美国的石油价格紧随世界油价,达到了27.00美元/桶。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间段内,综合美国产石油与全球的原油价格,美国的石油价格为19.04美元/桶。这意味着在1947—2007年期间,只有大约一半的时间段内石油价格超过了19.04美元/桶。在2000年3月28日之前,欧佩克一直把石油价格调整在22~28美元/桶的区间,石油价格只是在中东战争或冲突时才超过24.00美元/桶。2005年,欧佩克由于限制了自己的剩余生产能力而无力继续操控自己的石油价格,也无力控制全球的油价波动,它再也无法回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将全球石油供给和油价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态势了。对更长历史时期的观察结果更为相似,自1869年以来,按照2006年的美元价值,美国的石油价格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的平均价格为21.05美元/桶,而同期世界石油价格为21.66美元/桶。在这个时间段内,约50%的时间里美国和全球的石油价格都低于16.71美元/桶。如果将这漫长的历史观察作为一种指征,则石油工业的上游部分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系统,以供获利,这漫长历史中的数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数据表明:正常的石油价格远低于当今的价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石油禁运发生之前。从1948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石油价格在2.50~3.00美元/桶之间波动,油价从1948年的2.50美元/桶涨到了1957年的3.00美元/桶。若以2006年的美元价值来看,就会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1948—1957年,石油价格波动的范围为17~18美元/桶。显然,20%的油价是由通货膨胀而增加的。1958—10年,石油价格稳定在每桶3.00美元的水准。但实际上,原油的价格从17美元/桶下降到了14美元/桶。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时,对于国际石油生产者来说,11年和12年因为美元的疲软而把原油价格的下降夸大了。
欧佩克于1960年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5个发起国组织成立。在成立大会上,两个与会代表研究了美国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用的限制生产来影响价格的方法。11年底,另有6个国家加入了欧佩克: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欧佩克自成立以后,所有的成员都经历了原油购买力持续下降的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石油出口国发现它们的石油需求量增加了,但是每桶原油的购买力却下降了40%。11年3月,供需持平了。当月,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第一次按100%的比例进行了分配,这意味着得克萨斯州的生产者不再限制自己的石油生产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力已从美国(得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转移到了欧佩克手中。换句话说,美国已不再拥有剩余生产能力,所以就丧失了对石油价格控制的工具。在欧佩克成立的短短两年间,就出乎意料地遇到了战争,它窥见了自己影响石油价格的能力。
中东供油中断13年石油危机的原因:欧佩克主要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回应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所实行的石油出口禁令。(赎罪日战争——阿拉伯世界实施石油禁运)。12年,每桶原油的价格为3美元左右。至14年底,油价就翻了4倍,达到每桶12美元。13年10月5日,以色列遭到埃及和叙利亚的进攻,赎罪日战争赎罪日战争,又称斋月战争,即众所周知的在13年10月6日爆发的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同年10月26日战争结束,是埃及和叙利亚率领着几个阿拉伯国家结盟与以色列的战争,是埃及和叙利亚在以色列人的日——赎罪日开打的。埃及人和叙利亚人跨过了设在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的临时停火线,那里曾被以色列人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占领。爆发。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表态支持以色列。这种支持的后果就是导致多个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实施了针对支持以色列的石油禁运。当时阿拉伯国家把自己每天的石油产量削减了500万桶,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增加了100万桶/日。14年3月间,全球石油产量净减少了400万桶/日,占到了西方世界石油需求量的7.0%。在阿拉伯世界实施石油禁运时,世人还在怀疑掌控石油价格的能力是否能从美国人手中转移到欧佩克手上。当石油价格在6个月内飙升40%时,价格对供给短缺的敏感性就更加突显。从14年到18年,全球石油价格相对平稳,在每桶12.21~13.55美元之间波动。在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时,那一时段的全球油价应该处于一个适度下降的时期。
全球件与石油价格资料来源:《WEG》《纽约时报》、彭博通讯社,2008。
伊朗与伊拉克危机伊朗—伊拉克战争,伊朗又称惩罚战争和圣战,是伊朗和伊拉克军队在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间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入侵伊朗而打响,随后在漫长的近10年中,什叶派起义不断。虽然伊拉克希望在伊朗革命的混乱之际从中获利,在没有任何事先警告的情况下突然开战,并期望在几个月内结束战斗,但伊朗人奋起抵抗,到1982年6月终于收复了全部失地。。伊朗与伊拉克是导致19年和1980年石油价格波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伊朗人的革命导致了18年11月到19年6月间每天的原油产量减少了200万?250万桶。当时的石油生产曾一度停止,伊朗革命几乎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历史最高的石油价格。然而,这场革命对油价的影响有限,时间也相对较短,并不是连续。在这场革命后很短的时间里,石油产量恢复到每天400万桶。伊朗在这场革命中被削弱了,并在1980年9月遭到了伊拉克军队的入侵。1980年11月,伊朗与伊拉克两国的石油产量加起来也仅为每天100万桶,比战前产量每天减少了650万桶。
结果,全球的石油1980年比19年减产10%。伊朗革命和伊朗—伊拉克战争(两伊战争)这两重因素使得石油价格从18年的每桶14美元暴涨到1981年的每桶35美元。26年后,伊朗的石油产量仅达到伊朗前国王巴列维(Reza Pahli)统治时期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二。伊朗的石油产量维持在每天150万桶,低于两伊战争爆发之前的峰值。
美国石油价格的政策控制。13—1981年间,石油价格的迅速增加并不算太高,没有受到在石油禁运后期13年的石油危机始于该年10月17日,当时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由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埃及和叙利亚构成)成员宣布,鉴于赎罪日战争的爆发,它们将不再向那些支持与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作战的以色列的国家输送石油,这些国家是美国和其西欧的盟国以及日本。与此同时,在同年10月初与石油大亨“七姊妹”的谈判破裂后,欧佩克成员同意利用它们的全球石油价格调节机制杠杆作用以求抬升全球油价。由于工业化对石油的依赖性和欧佩克在全球石油供给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那些遭受石油禁运的国家的经济发生了猛烈的通货膨胀,同时,也抑制了经济的发展。被禁运的国家对此反应迥异,绝大多数国家坚持寻求它们未来的石油进口源地。美国政策的影响。美国利用征收价格税来控制国内石油产量,以求尽量缓解13—14年石油涨价的冲击。这种价格控制的明显结果是美国的石油消费者为进口原油的付费比为国产原油的多出了50%。美国本土的石油生产者的收入也要低于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因此,美国国内的石油工业就开始为消费者提供补贴。这项政策达到目的了吗?简而言之,13—14年的石油价格上涨所造成的经济衰退并不太明显,因为美国的消费者所面临的油价要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消费者所承受的价格。然而,这也会产生其他一些影响。在没有价格控制的情况下,美国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力度肯定会加大。消费者所面对的油价越高,就越会导致消费量下降:汽车行驶每千米的费用增加,民用和商用建筑物内应该安装比自己初建时更好的设施并提高自己的工作能效。这样一来,19—1980年间,美国对石油进口依赖度大大降低,而且在伊朗与伊拉克的供给中断时的油价大涨中所受的冲击也较小。
欧佩克控制石油价格的失败。欧佩克对控制石油价格的作用不大,其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加强给各成员生产配额,这就像一个过时的玩笑一样。欧佩克与美国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欧佩克没有一个像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那样的管理人员。它所拥有的唯一强制性机制就是沙特阿拉伯的剩余生产能力。沙特阿拉伯拥有足够的剩余生产能力,在需要时能够有效地增加产量,以补偿低油价对自己收入的冲击。它能够通过扬言增加足够的石油产量冲击油价的手段来强化自己的行为准则。实际上,除非欧佩克的目标与沙特阿拉伯的一致,欧佩克的强制执行机制并不包括这些内容。在19—1980年石油价格快速飙升期间资料来源:《WER》,2008。,沙特阿拉伯石油工业部部长Ahmed Yamani迅速向其他欧佩克成员发出警告:高油价将会导致需求量减少。但他的警告如同对牛弹琴。
石油价格的波动在许多石油消费国中引发了一系列反应:在新建房屋内安装更好的保温设施,在许多陈旧的房屋内增加新的隔热设施,提高工业的能源效率,提高汽车的燃料使用效率。这些措施的落实,加上全球经济衰退,导致石油需求量下降并促使油价下跌。对欧佩克来说,不幸的是这种经济衰退仅仅是暂时性的。没有人会匆匆忙忙地把家里的保温设备拆除或更换能源效率较高的设备——大批这种针对油价上涨而取的措施会延续10年甚至更久,而且即使在油价下降、石油消费量增加时也不会再改变了资料来源:《WER》《FIR》《WSR》,2006。。
高油价也促使欧佩克之外的石油勘探与开发工作量的增加。从1980年到1986年,非欧佩克地区与国家的石油产量每天增加了1000万桶。欧佩克面对的形势是:需求量下降,而非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供应量增加。从1982年到1985年,欧佩克试图设定石油产量配额,尽量减少产量以稳定油价。由于欧佩克的各成员并未按照它们的配额进行生产,所以欧佩克努力的成效不大。在此期间,沙特阿拉伯作为一个动态的生产者主动减产,以求遏止下跌的油价。1985年8月,沙特阿拉伯再也无力担当此角色。它将自己的石油价格与零售市场的价格持平,到1986年初,开始增加产量:从200万桶/日增加到500万桶/日。1986年中,每桶原油的价格跌破10美元!即使油价如此下降,沙特阿拉伯也因其产量巨大而抵消了价格低廉对自己经济的影响,其收入依然不减。1986年12月,欧佩克将自己的价格目标定在每桶18美元。但到了1987年1月,欧佩克的企图就破灭了,油价依然走低。
石油生产资料来源:《WER》《FIR》《WSR》,2006。(非欧佩克成员石油平均产量/总量)
1990年,石油价格受到抑制,原因在于石油减产和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以及随后的海湾战争海湾战争(1990年8月2日—1991年2月28日)是联合国(UN)授权下,由联合国的34个成员组成的联军(但实际上主要由美国和英国出兵)与伊拉克的战争,旨在使科威特恢复科威特埃米尔国王的控制。这场战争的起因与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相似,1990年,伊拉克指责科威特通过打斜井的方式**自己的石油。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后,伊拉克立即遭到了由联合国安理会发起的经济制裁,美国和英国随即准备战争。1991年1月,将伊拉克军队驱出科威特的战争打响,结果,联合国军大胜,科威特恢复了自己的主权。联合国军攻入伊拉克境内,伊拉克境内的空战与地面战斗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附近全面展开。伊拉克还向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境内的目标发射了导弹,以示报复他们对科威特的支持。由于1980—1988年间的伊朗—伊拉克战争被许多新闻机构称为“波斯湾战争”,故1991年的战争常常被称为“第二次波斯湾战争”。但人们更常用的是“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海湾战争”,特指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沙漠风暴”则是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取的空中与陆地行动的名称,而且用于特指那场战争。。全世界,尤其是中东各国对于萨达姆发动的入侵科威特的战争行为的憎恨远大于对其发动的与伊朗的战争行为。沙特阿拉伯——这个邻近的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者对这场战争的反应十分强烈,随后发生的事情就是有目共睹的:解放科威特的海湾战争打响,原油价格进入了持续下降阶段,至1994年通货膨胀发生之前,油价跌至13年以来的最低点。
石油价格开始上扬,美国的经济走强,亚太地区开始恢复。从1990年到19年,全球石油消费每天增加了620万桶。亚洲地区的石油消费量达到了每天30万桶,这也是促使油价回升并一直延续到19年的重要因素。俄罗斯的石油减产也有助于油价的回升,1990—1996年,俄罗斯每天减产量达500万桶以上。欧佩克在控制石油价格方面的作用依然模糊不清,在产量配额改变的时间方面出现了错误,而且在欧佩克成员之间维持减产方面也是错误频出。19年底至1998年初,石油价格迅速增加,当时欧佩克没有料到或严重低估了亚洲出现经济危机的冲击。
19年12月,欧佩克将自己的生产配额每天增加了250万桶(增长率达10%)。1998年1月,将产量增至2750万桶/日,亚洲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已日趋停滞。1998年,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出现了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低消费与欧佩克的增产导致石油价格再次下跌。对此,欧佩克于1998年4月将生产配额削减了125万桶/日,并于7月再次减产133.5万桶/日。至1998年12月,石油价格再次下跌。1999年初,油价开始回升,欧佩克于当年4月再次减产171.9万桶/日。虽然通常并不是所有的配额都能得到落实,但1998年初到1999年中,欧佩克的产量还是每天减少了300万桶,进而将油价提高至25美元/桶。随着经济的回暖,美元走势增强,全球油价自1981年高位之后在2000年中继续走高。在2000年4—10月间,欧佩克将配额总量每天增加320万桶,但这也不能抑制油价的高攀。2000年11月1日,随着另一配额的下达,使产量再增加50万桶/日,油价终于开始下降。
1996—2008年期间的全球石油价格。从2000年开始,非欧佩克成员的俄罗斯石油产量增加,这代表着进入21世纪以后大多数非欧佩克成员开始增加石油产量,这显然是欧佩克“力不从心”的标志。2001年,美国经济呈弱势,加之非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产量增加,迫使石油价格再次走低。对此,欧佩克再次调整配额,开始减产,到2001年9月,欧佩克将生产配额减少了,350万桶/日。2001年11月,恐怖分子发动袭击,使得石油价格再次受到波及并陡然下跌。
美国汽油现货市场上的价格基准点西得克萨斯的调停价到2001年11月中旬下跌了35%。在正常环境下,这种量值的价格下跌已经导致了欧佩克配额的减少,但是鉴于政治气候,欧佩克一直推迟到2002年1月才实施减产措施,将自己的生产配额每天减少150万桶,欧佩克联合的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几个非欧佩克成员宣布联合减产,其减少量可达46.25万桶/日。2002年3月,这种减产措施使油价上升至25美元/桶。到2002年中期,非欧佩克成员恢复产量,但石油价格依然不断上涨。2002年后期,美国的石油库存已降至20年来的底线。到年末,过度供给并不是大问题。委内瑞拉的问题导致了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工人的大罢工,使得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陡降。在石油工人大罢工的过程中,委内瑞拉再也没能使自己的石油储备能力达到以前的水准,但依然可使生产能力达到每天90万桶,在其每天350万桶产能峰值以下。2003年1—2月间,欧佩克将其每天的生产定额增加了280万桶。
2003年3月19日,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开始回升委内瑞拉开始应用新的合作机制(委内瑞拉将以每桶100美元的价格每天向西班牙出售10000桶原油,以换取进口医药设备和其他货物)。资料来源:《海湾新闻》,2008年7月。,与此同时,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也开始了。此刻,美国和其他欧佩克成员的石油储存依然很低。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的石油需求量开始增加,亚洲的石油需求量也迅速增加。伊拉克和委内瑞拉石油生产能力的损失与欧佩克生产能力的增加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全球能源需求,这样一来,也削弱了过量生产石油的能力。2002年中期,过量的石油产量还达每天600万桶,而在2004年和2005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石油的剩余生产力已不足100万桶/日。生产剩余石油的能力也不足以弥补绝大多数欧佩克产油国中断供给时的空缺。在一个每天石油产品消费量超过8000万桶的世界里,面对如此低的生产供给能力,油价肯定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很快就达到了40~50美元/桶。其他一些与当今石油价格相关的因素有美元的走弱、亚洲经济的崛起和石油消费量的连续增加等。2005年的飓风与美国在将甲基叔丁基醚转化为乙醇时发生的炼油厂事故导致了油价的高涨。
2006年的原油价格与正常油价资料来源:《WER》《FIR》《MIGA》,2007。
支持高油价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和其他石油消费国的石油库存量。在剩余生产能力达到库存水平之前,它可以为短期石油价格预测提供一种出色的工具。目前还没有欧佩克根据这种配额政策能够影响全球石油库存的证据。2006年11月出现的和2007年2月再次出现的石油减产,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不断增加的欧佩克库存量的关注。人们关心的重点在于包括原油和石油产品在内的石油总库存量,这可以成为更好的石油价格指标。
2007年10月19日,由于土耳其东部局势紧张,以及用于增加的美国石油库存量的美元价格走弱,使得美国轻质原油的价格上涨到每桶90.02美元的新高度。10月26日,原油价格再攀高峰,迅速达到了每桶92.22美元,当时全球的石油库存量反而下降了。当年10月末到11月初,油价一直走高。11月7日,轻质原油的价格再创新纪录,逼近每桶98.10美元。11月21日,油价继续走高,达到每桶99.29美元。人们对石油价格突破100美元/桶大关的恐惧使得美国《华尔街日报》惊呼:“油价高峰即将到来!”2008年1月2日,美国轻质原油在超过人们心理底线100美元/桶大关之前回落到99.69美元/桶,这是尼日利亚新年局势紧张,以及美国的石油库存量连续7周下降造成的。随后,一份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告称,单一交易者是不能抬高价格的。纽约商业一位前交易人、《石油市场实时通讯》的编辑Stephen Schork说,一位场内交易商购买了1000桶(160立方米)石油,这是最低购买量,然后,此人迅速将这批石油以99.40美元/桶的价格出售,因此亏损了600美元。
然而,2008年1月3日当天的石油交易中,油价终破100美元/桶大关,达到100.05美元/桶。在随后的1月4日星期五交易中,油价回落至.91美元/桶。其部分原因在一周的职工报告显示:失业率已经上升。即使需求量减少,在得克萨斯炼油厂大火和欧佩克减产之后的1月19日交易中,油价再次上扬至100.10美元/桶。有证据表明,供给的减少速度要快于石油的需求。2月28日,随着美元持续疲软,加之美国联邦的现金利率过低,难以吸引更多的石油市场资金,油价飙升至每桶103美元。由于美元持续走低,3月3日,石油价格继续高攀至104美元/桶。同日,欧佩克指责美国经济“错误地运行”才将油价推向了创纪录的高度,认为这是“吹嘘性产量”并将这些归罪于美国的乔治W·布什总统的统治结果。
3月12日,石油价格冲至每桶110美元的新高度,打破了不久前每桶109.92美元的纪录。油价继续一路走高,到了3月13日,攀升至每桶111美元。随后,在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下,油价回落至110美元/桶。3月17日,油价再创纪录,美国的轻质石油价格达到111.80美元/桶。4月15日,油价首次突破114美元/桶。4月16日,油价达到115.07美元/桶。4月18日,由于美元持续疲软,加之尼日利亚反军事力量威胁要破坏输油管线,油价再次升至117美元/桶。4月22日,油价高攀至119.90美元/桶,之后略有下降。4月25日,美国纽约交易市场上的油价达到119.10美元/桶。在此之前,曾有报道称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下令击毁了一艘伊拉克货船。
5月9日,油价首次达到每桶125美元。5月21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就达到了130美元/桶。在5月21—22日不到24小时内,每桶原油的价格冲至135美元。6月,油价首次大幅下跌,此后美国的主要供油国委内瑞拉扬言因油田生产过久而要从2009年1月开始减产5%,墨西哥、俄罗斯和尼日利亚也出现减产的呼声,国际油价应声反弹,每桶涨价超过6美元。2008年6月6日,油价在24小时内上涨11美元,这是有史以来出现的最大涨幅。以色列放出攻击伊拉克的狠话,也被认为是导致油价上涨的原因。两大石油供给国减少石油供给,使人们产生了类似13年能源危机时的恐慌。
早在2007年10月,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由于印度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石油需求量对石油、天然气和石油产品快速增加的需求主要来自印度与中国。快速增加。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际油价将保持在高位状态。12月,欧佩克的部长们开会,一致同意保持原有的高价位,但要稳定价格,这种价格将为石油生产国带来持续的高额收入。但是,如果油价过高,就会削弱石油消费国的经济。根据欧佩克的目标,一些分析家建议,每桶石油的价格应为70~80美元。一些主要的石油出口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更多地使用本国所产的石油。尤为显著的是印度尼西亚,它已不再出口石油;墨西哥与伊朗的石油项目需求超前于石油生产5年时间。俄罗斯也将得到迅速的发展。显然,由于美元价值的迅速变化,油价也存在很大的变动。2008年的油价显然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每桶200美元,但若能恢复到每桶70美元的水平就已是正常的了。
减少当前高油价的万能措施
未来将会有许多间接的市场拥有者(401K、共同基金,甚至个人存款也是一种常规的投资方式,这一点并没有被银行认识到),螺旋式下降经济的间接影响本身就可使未来的石油贬值。20世纪80年代初期,黄金与白银所经历的影响因素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任何投机买卖市场上的情况都一样,投资者的能力将会对所包含供给与需求比例的未来价格望而却步。需求量可能下降,而供给量则可能增加,1998—1999年的情况就是如此。当时,亚洲的石油市场崩溃(需求量减少),而伊拉克增产12%(增加供给/过剩)。这一时期的石油价格低至8美元/桶。未来依然是不确定的,但已知的欧佩克与其他石油生产国目前已经显露出相当多的过剩产能。
求一个蓝筹股的专业机构的近期分析
现在已经进入11月份,在本月初就将迎来11月的首次油价调整,目前油价跌幅已经来到新一轮油价统计的新高,以目前的跌幅来说,新一次油价下跌就在眼前,现在就看最终油价会下跌多少,各位车友注意了,现在距离油价下跌很近了。
3天后的11月5日24时(本周四晚上12点)将进行11月份的首次油价调整,目前新一轮油价调整已经统计了7个工作日,预计油价下调165元/吨,跌幅已经远超下调标准,折合升计算,就是下跌油价0.13元/升-0.15元/升的范围。
今日油价跌幅与上个工作日持平。现在距离油价调整只剩下3个工作日,按照目前的跌幅来说,油价下跌几乎问题不大,就看到周四晚最终会跌多少的问题。
国际油价跌破40美元,本次油价会下跌
受到近期国际油价连续大跌的影响,现在国际油价已经跌破40美元了,其中布油都已经跌到37.46美元了,现在有些车友觉得,国际油价又跌破40美元,可能又要触发“地板价”规则,油价不会下跌。不过最新油价查询小编提醒大家,油价会下跌。由于本次国际油价是从42美元左右位置跌下来的,至少均价40美元上方的空间是会跌的。所以最终跌幅有可能会少一点
10月油价上涨后,11月油价再下跌
按照目前油价的跌幅来说,已经超过油价50元/吨的下调标准115元/吨的幅度,现在只剩下3个工作日,只要后续3天国际油价不出现连续暴涨的情况,油价就将会下跌,这也表示着,油价在10月上涨后,在11月份就马上出现下跌的情况,而且这期间差不多也才不到半个月时间。而且按照现在的跌幅计算,周四晚油价下跌后,油价还有望继续创出今年的新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网上多了去了,自己不会找么,还浪费积分来问。
或者一般的行情软件F10资料里也有。
哎!好吧,我就复制些给你看看。
以中国石油为例:
宏观分析:
[2009-06-04]中国石油(601857):原油反弹可望加速,公司盈利趋势提升
■中信建投
自今年 3 月25 日国内汽,柴油价格上调以来,WTI 原油期货价格由每桶53. 98
美元上涨到66. 31 美元,约2 个月时间原油价格涨幅达22.84%,特别是进入5 月份全
球原油价格呈现加速上涨态势.2009 年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已再度上调,这从一个侧
面也折射了全球原油价格反弹存在加速的可能.
基于对全球原油价格的跟踪分析, 笔者判断未来2—3 年全球原油价格整体呈现
低位态势,预测2009 年全球油价整体呈现反弹走势,年内最高有望达到80—90 美元/
桶,甚至接近100 美元/桶,但全年原油均价约60—65 美元/桶,较上年相应101 美元/
桶数据约同比下降30%以上. 基于这一前提,2009 年下半年全球油价仍有望延续反弹
走势, 由此则中国石油(601857)的盈利状况可望得以趋势性提升,从这个角度上调公
司股票评级至"增持".
基于对全球原油价格的跟踪分析, 笔者判断未来2—3 年全球原油价格整体呈现
低位态势,预测2009 年全球油价整体呈现反弹走势,年内最高有望达到80—90 美元/
桶,甚至接近100 美元/桶,但全年原油均价约60—65 美元/桶,较上年相应101 美元/
桶数据约同比下降30%以上. 基于这一前提,2009 年下半年全球油价仍有望延续反弹
走势, 由此则中国石油(601857)的盈利状况可望得以趋势性提升,从这个角度上调公
司股票评级至"增持".
[2009-06-03]中国石油:充分受益于油气改革
■财富证券
近期国际油价上升趋势明显,目前已经突破每桶60美元关口,国内汽,柴油价格上
调压力加大. 5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指出,国内
成品油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费用和
适当利润确定, 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
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目前60美元的价格距离3月25日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时国际原油
价约53美元/桶涨幅早已超过4%.按照上述成品油价格的形成机制.油价毋庸置疑已具
备上调的条件.
公司今日公告,通过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拥有的中国石油国际事
业新加坡公司,与吉宝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吉宝油气服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以14.
7亿新加坡元的价格收购后者持有的新加坡石油公司全部45. 51%股份.新加坡石油公
司在新加坡证券上市, 是一家地区性能源公司,拥有石油炼制和营销以及石油
和天然气勘探和生产方面的权益. 该公司2008年拥有份额油气储量2000万桶,截至去
年底公司总资产约为33. 8亿新加坡元,净资产约为17亿新加坡元,2008年财务年度收
入约为111亿新加坡元,净利润约为2.3亿新加坡元,该公司拥有新加坡炼油公司50%的
权益,后者是新加坡三大炼油公司之一.
在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下,炼油板块将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 天然气价格改革加
速将促进公司该业务的稳定增长;另外,从中长期来看,类公司的优势还是比较明
显的,公司具有和炼化一体化优势,与其它石化类公司相比,优势很突出,预计09-
10年公司EPS为0.6元,0.75元,对应目前动态PE分别为22倍,17倍,给予"推荐"评级.
行业分析:
[2009.05.22]石化五巨头4月利润271亿,增幅超四成
■中国证券报
中国石油(601857)和化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
行情,资讯,评论),中国中化,陕西延长等五公司利润合计271.42亿元,同比增长44.8%
.其中,中石化集团4月份利润环比增幅达48.4%.
前四月累计利润737亿
报告显示,4月份五大石油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合计2077.2亿元,同比下降28%.1-
4月累计利润总额为737.44亿元,同比下降9.5%; 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为7425.2亿元,同
比下降29.5%.
4月份炼油行业开工率约为79%,原油加工量2942. 7万吨,同比增长6%,比3月份继
续有所回升; 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1746.6万吨,同比增长6.7%,但比3月份仍
有下降.1-4月累计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1.8%,成品油产量与上年同期持平.
成品油销量增库存降
4月份成品油的销售量继续环比增长,库存环比继续下降. 据有关部门统计,当月
全国成品油销量达1734.1万吨,创今年以来新高,环比增长5.2%,其中柴油销量环比增
长7.4%,汽油销量环比增长6.6%.
而4月末全国成品油库存环比下降15.4%,其中柴油库存环比下降21.6%;汽油库存
环比下降5.3%.
协会市场信息部副主任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访时表示: "我们很难确定究竟两
大公司有多少表观消费量是转移到了流通企业,有多少到了零售环节."
4月份原油价格继续回升,WTI和北海布伦特轻质原油平均价格较上月每桶分别上
涨5.33美元和6.05美元;我国大庆原油价格比上月上涨6.21美元/桶.因为预期全年油
价较低,中石油已经降低了全年的原油产量.
油价回升给了上游勘探开增产的理由.数据显示,4月全国原油产量1559.4万吨
,同比增长0.8%,但环比3月份的1582.3万吨仍有所降低;天然气产量68.8亿立方米,同
比增长6.9%,比3月份73.5亿立方米有所降低.1-4月累计,全国原油产量同比下降0.9%
;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7.4%.
七成产品价格延续上扬趋势
截至今年4月底,石油和石化全行业总产值为5029. 4亿元,同比下降8.4%,环比增
长1%.1-4月累计实现总产值17696.8亿元,同比下降12.4%; 销售产值同比下降13%,降
幅均比1-3月有所收窄.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在协会重点跟踪的62种(类)石油和化工产品中,产量同
比增长和持平的约占68%,基本延续了3月份向上的走势.
其中,化肥和农药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0.5%和14.1%;轮胎生产也明显提速,同比增
长13.7%,为去年9月以来最高增幅; 合成橡胶产量同比增长28.9%;合成纤维聚合物产
量同比增长12%; 乙烯产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纯碱同比增长5.3%,为今年以来首次
增长.
但出口形势仍然严峻. 4月份全行业出货值同比下降23.2%,降幅有扩大的趋
势.1-4月累计出货值同比下降24.3%.同期,化工行业出货值同比下降23.5%.
经营分析:
★2008年末期:
1、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请参见本年度报告业务回顾、管理层对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的讨论及分析以及
董事长报告章节.
2、风险因素
本集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取各种措施规避各类风险,但在实际经营过程
中仍无法完全排除各类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发生.
(1)行业监管及税费政策风险
与我国其他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经营活动一样, 本集团的经营活动受到我国政
府许多方面的监管.这些监管政策会影响本集团的经营活动,如勘探和生产许可证的
颁发、行业特种税费、环保政策、安全标准等. 中国关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
某些政策未来发生的变化也可能会对本集团的经营造成影响.
税费政策是影响本集团经营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 中国正积极稳妥地推进
税费改革,与本集团经营相关的税费政策可能发生调整,进而对本集团的经营业绩产
生影响.
(2)原油及成品油价格波动风险
本集团从事广泛的与石油相关的业务. 国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受全球及地区政
治经济的变化、原油和成品油的供需状况及具有国际影响的突发政治和争端等
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国内原油价格参照国际原油价格确定.2008年12月18日,完善后
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正式实施,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而调整.
(3)汇率风险
本集团主要以人民币开展业务. 目前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
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在资本项下仍处于管制状态.人
民币的币值受国内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和货币供求关系的影响, 未来人民币兑其
他货币的汇率可能与现行汇率产生较大差异,进而影响本集团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4)市场竞争风险
本集团的优势明显, 在国内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本集团的主要竞争
对手是国内其他大型石油石化生产和销售商. 随着国内部分石油石化市场的逐步开
放,国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某些地区和领域已成为本集团的竞争对手.本集团的勘
探与生产业务以及天然气与管道业务在国内处于主导地位, 但炼油化工及成品油销
售业务面临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5)油气储量不确定性风险
根据行业特点及国际惯例, 本集团所披露的原油和天然气储量数据均为估计数
字. 本集团已聘请了具有国际认证资格的评估机构对本集团的原油和天然气储量进
行定期评估,但储量估计的可靠性取决于多种因素、设和变量,如技术和经济数据
的质量与数量、本集团产品所适用的现行油气价格等,其中许多是无法控制的,并可
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调整. 评估日期后进行的钻探、测试和开结果也可能导
致对本集团的储量数据进行一定幅度的修正.
(6)安全隐患及不可抗力风险
油气勘探、开和储运以及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生产、储运等涉及若干风险, 可
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及作业中断等不可预料或者危险的情况发生
.随着经营规模和运营区域的逐步扩大,本集团面临的安全风险也相应增加.同时,近
年来新的法规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集团已实行了严格的HSE管理体系,努
力规避各类事故的发生,但仍无法完全避免此类突发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
, 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会对本集团的财产、人员
造成损害,并有可能影响本集团的正常生产经营.
3、或有负债
(1)银行和其他担保
于2008年12月31日, 本集团因对联营公司借款提供担保形成对中油财务公司或
有负债为0.43亿元(2007年12月31日:0.77亿元).以上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预计将不
会给本集团形成重大负债.
(2)环保责任
中国已全面实行环保法规, 该等法规均影响到油气工业的营运.但是,根据现有
的立法, 本公司管理层认为,除已计入合并财务报表的数额外,并不存在其他任何可
能对本集团财务状况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环保责任.
(3)法律方面的或有责任
本公司管理层相信本集团日常业务中一些不重大的诉讼案件及其他诉讼程序所
产生的法律责任将不会对本集团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4)道路、土地和房屋的租赁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中国石油集团尚在办理手续,以取得根据本公司与中国
石油集团于2000年签订的重组协议, 以本公司名义取得的由中国石油集团转让予本
公司的土地所有权许可证、单个房屋产权证明以及加油站所处的集体土地所需的政
府批准.
本公司管理层认为使用上述有关的土地、加油站及楼房进行有关的活动并没有
因中国石油集团暂未取得有关的转让予本公司的土地使用权许可证、房屋产权证明
或暂未完成所需的手续而受到任何影响, 且认为上述事项亦不会对本集团的经
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5)集团保险
除对车辆和有些带有重要营运风险的资产进行有限的保险外, 本集团并未为其
业务经营的物业设施或设备购买任何其他保险.
此外,本集团并未购买因个人伤害、财产和环境损害,或业务中断而产生的第三
者责任保险,因为此等保险在中国并非常见.
此等未被保险保障而将来可能产生的对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于现时未能预计.
4、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化情况
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规定,本公司为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
上市公司,对于同一交易事项,应当在A股和H股财务报告中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运
用相同的会计估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因此本集团2008年对中国准则财务报告
油气资产折耗计提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产量法,此项变更用追溯调整法,并对比
较财务报表进行了重新表述. 此项变更导致本集团2007年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增人民
币475. 46亿元,2007年度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调增人民币74.99亿元,2007年
年末未分配利润调增人民币550.45亿元.
本集团对于自2007年度开始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以及具有类
似性质的各项费用,原在提取时计入当期费用,并作为负债列示.根据财政部2008年1
2月26日财会函(2008)60号《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
知》,遵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的规定,本集团在2008年提取此类费
用时改为在所有者权益中的"盈余公积-专项储备"项下反映,于实际支出时将其结转
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项下, 结转金额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余额冲减
至零为限. 此项会计政策变更用追溯调整法,并对比较财务报表进行了重新表述.
此项变更导致本集团2007年度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调增人民币26.52亿元,20
07年年末未分配利润调减人民币8.84亿元,2007年年末盈余公积调增人民币35.36亿
元.
你上那些专业的证券网,或者新浪之类的大网站去看,这些分析报告很多的。。。就算不完全满足你的要求,你综合综合不就成了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