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油开成本变化

2.求“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资料

2002年原油价格_原油价格2000年之后的走势

“9.11”以后的世界经济展望(02--3--7)

笔者按:这篇报告是在“9.11”发生二个月后综合当时的情况得出的结论,现在很多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但总的来说,整个的发展符合当时的分析。

美国——经济龙头老大地位不可撼,经济有望复苏

“9.11”恐怖袭击已过了半年时间,世贸大厦废墟的瓦砾也已基本清理完毕,在美国人惊魂稍定之时,派出重兵对阿富汗这个犹如处于中世纪时期的穷国进行疯狂报复,并全力全力帮助阿国反对武装力量北方联盟推翻了塔利班,虽然拉登的列活尚是一个谜,但美国人利用这次再度谋求霸权扩张的目的初步达到。

“9.11”和阿富汗战争,对世界经济已造成深深的影响,严重打击了美国人的信心,美国商务部在发生后一周内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消费信心指数下降了16.4个百分点。不过,尽管恐怖对美国造成数以千亿美元计的直接损失,但不会干扰美国经济的基础运行,摧毁美国的经济根基,更不可能震撼美国作为世界经济龙头老大的地位,美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经济的30%,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增长的条件下,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超过以往,并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它的起落直接导致世界经济的波动。

“9.11”恐怖袭击是在美国经济面临困难并对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发生的。发生后美国证券市场三大主要指数一泻千里,2001年9月17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挫684.81点,跌幅7.11%,是历年来最大单日跌幅,纳斯达克指数下挫6.82%,下跌115.59点,创下了1998年12月以来的最低。据估计,“9.11”使美国在资本市场方面的损失将超过1000亿美元。

美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增速放慢,到今年第二季度增速已下降到只有0.3%。美国一直以来都被投资者视为最理想、最安全的投资天堂,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资金在此流动。“9.11”的发生,使全球三分之二的资金流动受到影响,美联储不得不准备供应金融市场流动的巨额资金。对此前就显示出不断衰退迹象的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美国经济陷入长期的衰退,将使世界经济的前景更加暗淡。

2001年9月1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果断宣布,再次降息0.5个百分点,从而使联储的短期利率降到了3%;与此同时,贴现率也由3%降到了2.5%,这是美国2001年的第8次降息。尽管这次降息未能阻止证券市场在开市后仍出现近乎崩盘的狂泻,但对中长期经济恢复将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2001年10月14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国内零售销售额出现7.1%的惊人增幅,这表示美联储的降息措施正在起作用。美国劳工部公布,11月10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下降了8000人,为444000人,是两个月来的低点,说明就业正在增加。与此同时,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进展顺利,推动美元上涨。不争气的塔利班武装出人意料的土崩瓦解,之后阿北方联盟控制首都喀布尔等城市,令美国国内和世界雀跃,造就了美元的良好市场人气。

在些之后到2001年年底,美联储又进行了三次降息,全年总降幅达到4.75个百分点,短期利率水平已降到40多年来的最低点。但由于利率调整一般要在6个多月以后才能对经济产生全面影响,降息行动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美联储格林斯潘和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已处于从衰退走向复苏的转折点。如果最终统计结果表明美国经济目前正在或已经走出谷底,那么,这一次经济衰退的程度将是战后以来最轻的。从当前情况来看,有多项有利因素将推动经济复苏,当然,有多项因素制约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不会很强劲。

欧盟经济——步履维艰,正在摆脱美国经济的制约

美国是欧盟国家最重要的贸易、特别是直接投资场所;密切的贸易关系,尤其是投资关系已经使两大经济体形成了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欧盟经济的增长受到美国经济增长的制约。美国发生“9.11”恐怖,欧盟经济也深受其害,开始急剧减速,之前欧盟经济因为欧盟一体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增长速度,“9.11”恐怖的发生以及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实施军事打击后,欧盟经济再遭冲击,使充满变数的欧洲经济的前景更趋微妙。

欧洲英、德、法三大主要股市9月12日开市后分别以重跌5.72%、8.49%、7.39%收盘。恐怖直接影响到欧洲航空、金融、保险和旅游业等部门的经营活动,其潜在的负面影响更加深远难料。经济分析人士分析,消费者信心下降、外贸萎缩、股市撤资、失业增加等问题将不断显现。

为了尽快驱散笼罩在欧盟经济上空的阴云,欧盟和各国已抓紧时间,取应急补救措施。9月17日,与美联储宣布降息的同时,欧洲央行宣布大幅降息,以期利用利率杠杆,放松银根,鼓励投资和消费,来刺激经济恢复增长。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内欧洲央行可能还会权衡利弊再度降息。与此同时,欧盟9月21日举行特别首脑会议,对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后的国际形势进行了评估,并且通过了有关欧盟加强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

欧盟***对欧洲经济前景仍表示乐观,认为欧洲良好的经济基础有助于扭转目前经济的颓势。果然,目前欧盟通胀正在下降,财政也基本稳定。从深层意义上分析,美国经济的波动已不可能对欧洲经济的造成决定性的影响,一是虽然欧美仍是极其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已成为它们对外贸易的主体,相互出口额在它们的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大多在85%以上,这就大大降低了其经济对外部需求的依赖;二是近几年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国内需求拉动的。目前,欧洲的内需仍然保持较旺的局面,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外部需求的下降。所以,“9.11”对欧洲产生的不利影响只是“有限和暂时的”。欧盟经济会较快地摆脱危机,欧盟也不会调整既定的经济方针。

袭击发生后,欧元受惠匪浅,欧元兑美元于9月17日、19日两度上攻0.9330欧元。曾被世界看好的欧元,生不逢时,问世以来的命运却诸多曲折,先是赶上了北约空袭南联盟,导致欧盟动荡不安,空袭南联盟使美国得益,而欧元遭殃。欧元是1999年1月1日面世,当时的汇率是1.1736美元。在1月8日欧元达到了它的最高点——1.1899,但随后就猛然下跌,到2000年10月27日跌至0.823,跌幅达30%。

欧元现钞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开始流通,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欧元的纸币和硬币投入市场,欧元在欧元区内与各国原货币的纸币和硬币同时流通。2002年7月1日起,欧元区内各国的原货币完全退出流通,欧元将成为欧元区内11个国家唯一的货币,欧洲统一货币正式形成。

当前,欧元的存在是欧盟经济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专家们都强调统一货币的好处。目前欧元持续走强,这更增加了欧元区经济复苏的信心。几个成员国也已开始实行切实的减税政策,今年以来欧盟整体减税水平为0.5%GDP,这使欧元区内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有望。另外,欧盟的家庭负债水平没有美国那么高,也没有对信息技术等科研项目投入过多等问题,欧洲经济的基本面良好。因此,欧盟经济增速有望最快从明年初开始回升。

虽然目前欧盟经济在此次袭击遭受了重大打击,此前又同美国经济一起走出趋缓的态势,但一个不争事实是同美国相比,欧洲经济的基本面良好,欧盟经济增速有望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回升。从内部来看,现在欧盟通胀率下降、欧洲央行降低利率,刺激了工业生产、投资、盟内贸易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者信心回升;从外部来看,欧盟外贸形势出现好转,6月份顺差总额50亿欧元,与去年同比增加了25亿欧元。事实上,相对美国而言,欧盟经济保持健康增长有三大支柱:首先,欧洲国家虽在政治和军事上唯美国马首是瞻,但在经济上却有相对的独立性,欧盟经济的一体化优势减缓了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内部市场的发达和透明、成员国经济互补性强和欧盟内部贸易活跃。目前,欧盟内部贸易已占其贸易总额的85%,对外贸易只占15%,内部市场的需求越大,欧盟受外部经济不利因素的冲击就越小。其次,欧元对欧盟经济起到了盾牌保护的作用。欧元自1999年正式启动以来,象一道盾牌,保护着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欧盟对财政赤字、公共赤字以及通胀率等方面设立的趋同标准,已促使欧元区国家想方设法向目标靠近,从而带动经济良性发展。第三,欧盟加快结构调整将促进欧盟经济发展。欧盟***在今年3月举行的斯德哥尔摩首脑会议上的很多决策都将有力支持欧盟经济增长,其中包括加快结构调整、完善金融和证券市场、进一步开放电信和能源市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信息欧洲”、进行税制改革以及控制公共开支等。另外,欧盟活跃的私人消费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目前的情况下,欧盟如果能够建设一个与美国相比更加安全而有效的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的环境,并在此方面取得成功,那么它就有可能在目前美国遭受重大打击的关键时刻反而凸现出更大的经济吸引力和影响力,并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取代美国在目前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不过,有一些分析家认为,欧盟经济滑坡将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今年底开始回升的希望不大。欧盟货币事务专员索尔韦斯不久前也表示,欧盟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低于预期,估计经济回升的势头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出现。他预计,今年欧盟经济的增长率将介于1%到2%之间,低于先前估计的2%至2.5%的水平。

目前欧盟成员国的经济确实都面临着困难和挑战。素有欧盟经济火车头之称的德国经济下滑严重,今年和明年的增长率分别仅为0.7%。曾经是欧洲经济增长亮点的芬兰,由于受信息业不景气的打击,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仅为0.5%,明年将有所回升,达到1.7%。另外,欧盟委员会对法国、意大利等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也都有大幅下调。

此外,正因为欧盟是个内闭性很强的经济体,盟内贸易高达85%以上,私人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欧盟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由于经济环境不景气,欧盟工业和服务业信心下降,今年第二季度,欧盟的家庭最终消费增长0.5%,低于第一季度的0.8%;而投资下降0.1%,出口下降1%。所以欧盟委员会指出,就当前情况看,欧盟今年下半年无法实现以加大内需抵御国际贸易需求锐减的目标。

日本经济——走入深渊

此次袭击对日本的经济构成了毁灭性打击,日美经济联系非常紧密,美国是日本最大出口国,占日本出口总额的30%多,近两年来带动日本经济复苏的IT产业中,电子产品的60%左右都是出口美国市场的。美国市场的急剧萎缩,将会对日本的出口造成巨大影响。另外美国还是日本的最大投资国,美国经济可能出现的更加不利的形势,将直接影响到日本的经济景气。所以可以说,日本是除美国以外,其他各国中受害最大的国家。

从日本股市的反应来看,由于美国华尔街股市因纽约和华盛顿等地连续遭到严重袭击后而关闭,日本股市9月12日开市后,日经股指急剧下挫。东京证券日经股指当天上午开盘后便开始急剧下泻,日经股指已经跌破10000点大关,比上一个交易日大跌了680.86点,这是日经股指自年8月1日以来的最低值。

与股市暴跌相反,9月17日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的比价急剧升值,一度升至116日元兑换1美元。为了阻止日元继续升值,日本财相宣布日本和央行对市场进行干预,抛售日元,收购美元。原因很简单,日元的急剧升值将严重影响日本的经济复苏。

日本经济不振已经延续10年之久。目前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赤字达666万亿日元,大约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2倍。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总额达150万亿日元。日本经济的最后一个靠山--贸易盈余也开始急剧减少。日本正经历10年中第四次严重经济萧条,受恐怖影响,在今后两个季度日本还将发生经济缩减。当然,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会对日本经济起到一定程度的拉动作用。

如果贸易盈余持续减少,最终会出现贸易和财政双双出现赤字的局面,到那时日本经济只能靠吃过去的老本。财政赤字将吃掉民间储蓄,而贸易赤字将吃掉对外资产。因此可以预见,日本累积的国债面临价格下跌的危险,整个国家的经济信用也几岌岌可危。阿富汗战争的爆发,西方各国经济受损最严重的将是日本,因为日本是原料进口国,其70%原油都是从中东进口,十年前的海湾战争让原油价格疯涨,日本国内的生产要素和生活用品都会抬高不少,成本的升高导致日本产品出口竞争力降低,对依赖出口维持的日本来说是毁灭性打击。

日本经济衰退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亚洲国家尽快摆脱经济困境,将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经济——一枝独秀

“美国经济感冒,世界经济咳嗽。”“9.11”虽然发生在美国纽约,但中国也不能置之度外。中国沪深股市在9月12日开盘后未能幸免地大幅跳低,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低开41.66点和149.35点,收盘时,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较11日下跌0.599%和2.098%。这与世界其他股市相比,算是非常之轻了,但也一改以往中国股市与世界脱节的情形,这说明中国正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以前发生的两个“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和19年10月27日, 道—琼斯指数分别狂泻508点和554点,但中国沪深股市却一路飘红。

中国经济二十年来一直保持高速成长,但“9.11”发生的攻击将加剧美国经济疲软之势,因此中国经济前景也存在变数。“9.11”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七大方面:

第一,对我贸易增长的影响。这一突发经济延长美国经济衰退周期,且有可能使本次衰退加深,从而影响我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从明年上半年开始我国的出口难度会进一步加大。

第二,对我储备增长的影响。由于我国出口贸易的阻力增大,贸易顺差会加速减少,从而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

第三,美国作为全球最安全投资场所的观念受到挑战,国际上一部分资金为逃避风险将撤离美国,而中国则有机会吸引到这笔庞大的外资,加上我国入世所形成的推动力,外国资本会顺势加快流入我国,有人大胆预测中国入世以后,每年流入的外资将达到1000亿美元。在此之前,外经贸部公布,中国1-10月全国新批外商企业为20549个,比去年同期增长17.47%;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为372.53亿美元,同比增长18.63%。

第四,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9.11”的发生,使美元这一强势货币一夜间转弱,人民币对美元联系汇率保持不变,中国官方价格美元依然保持原有的水平,名义上也是贬值了,但外汇上买进和卖出美元的价格下跌了,在北京,近期买入100美元由以前的825元人民币下跌到815元,而卖出100美元则跌破官方价直落825元,这是国内首次出现美元价格跌破官方价。如果美元继续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则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出口企业的困难,使今年本已举步维艰的外贸部门更是阴云笼罩。

第五,对我国利率水平的影响。由于“9.11”后,美国和欧盟已相继调低了利率,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以减轻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估计今年内全球的货币态势将进一步松弛,这可能对我国利率的总体水平产生向下的压力。

第六,同任何一次危机一样,石油的价格和股价同样最先应事态发展涨落。美国“9.11”危机后,世界原油价格一度冲高到31美元/桶。尽管最近由于欧佩克出面平抑油价,油价又回落到28美元。但鉴于美国对阿富汗出兵以及阿富汗的特殊地理位置,对石油市场带来相当的冲击,中国原油进口成本的加大将影响到中国内地下游化工企业的盈利程度 。

我国一直坚持进口多元化的战略,其目的是降低风险。1999年,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约占进口石油总量的46.2%,从亚太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约占总量的18.7%,从非洲的进口量占 19.8%。这次恐怖为美国提供了一个进入中亚地区的借口,原来相对单纯的环境变得复杂起来,我国必须重新调整的石油战略。

第七,我国海上运输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很大。目前大宗的外贸进出口业务,主要是通过集装箱船来运输。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外贸合作伙伴,中美航线也是运输业务量最大的一条航线。每年广州港直接或通过香港间接运输到美国的货物,要占总量的1/3以上,而亚洲输美的出口箱有近一半是由中国港口(包括香港 )起运。

今年以来,由于美国经济下滑,上海航运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也连连下跌。8月底运价指数开始止跌,专家预期9月运价指数可以有所回升,但一场爆炸,再次把市场的信心打入谷底。

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依靠投资、刺激消费、外贸出口三个方面,今年以来全球经济衰退,外贸出口增幅缩减,经济增长更主要依靠内需,现在中国正朝内需型经济发展,所以中国受美国“9.11”的直接影响有限,间接影响一时也看不出来。今年前三个季度年,国内的投资稳定增长,消费也有所上涨。今年1至10月份,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2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7.4%,全国消费品销售额为3136.90亿元人民币,比八月份增长8%,与去年同期增长9.9%。美国“9.11”和对阿富汗的战争将会对中国的外贸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不大。中国加大西部大开发的力度以及中国顺利加入WTO,将抵消一部分不利影响并加快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长仍将保持在7.3%以上的经济的快速增长速度。

那么,中国在能利用这次危机做些什么呢?

受“9.11”重创的首推航空业。今年以来世界范围经济增长的放缓,本已使全球航空运输市场出现萎缩,而美国“9.11”的连锁效应,更让欧美航空业雪上加霜,航空公司客座率急剧下降,现金流量出现危机,航空器市场需求缩水,各大公司大幅裁员。随着欧美民航业渐入低迷,各大航空公司和航空工业集团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希望藉这个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市场摆脱不景气的阴影。

据权威部门预计,中国的空中交通增长在今后一年中将超过7.5%。在当今,航空业已成为中国工业、贸易和旅游业的命脉。为确保中国民航业不断发展,中国正致力于打破垄断,积极推进国内外竞争,这些措施增强了世界航空业对中国的信心。而境内日经济的兴起、西部大开发政策等因素使中国对飞机数量的需求持续增长。在近期,中国将购买二十一架德国仙童多尼尔公司的飞机和三十架波音飞机,这无疑为受到严重冲击的美国乃至世界航空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9月18日开幂的北京国际航空展鉴会上,生产飞机发动机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亚非总裁彼得·勃特说,中国国内市场相当不错,且颇具潜力。波音公司则发表预测报告称,中国在2001—2020年间需要1764架飞机,总值1440亿美元,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商业航空市场。

美国“9.11”之后,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丰田、本田的北美工厂均一度停产。未来10年之内,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工业从而实现在海外开发研究,在中国进行制造的战略转移。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认为:未来 10年之内,汽车生产厂家将随着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转移到中国而转移,将不断会有新的“汽车厂商”出现在大众面前。“9.11”的发生,造成美国汽车厂的停产,这无疑将加快包括汽车生产在内的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进程。

美国发生的“9.11”没有影响中国加入WTO的进程,11月10日23时20分,中国顺利进入WTO。中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使该组织成为真正的全球性组织,必将促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加入WTO后的中国必将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包括跨国企业在内的外部世界和中国本身都会从中获益。另外,国际投资者要为他的资本找到新的投资渠道,会看好入世后的中国,中国经济有可能成为国际投资者的一个避风港。

保持人民币不贬值,人民币汇率应当相对稳定的理由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危机,我国的出口将可能萎缩,在这种形势下,靠调低人民币汇率维系出口贸易的增长很难奏效,人民币贬值就没有意义。但是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中国以低成本引资,将使中国形成更强大的、更现代化的生产力,可在未来大大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使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提前实现。

原油开成本变化

近几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矿产品需求强劲增长,矿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世界经济增长的地区继续扩大,美国经济稳健运行,日本经济复苏动力不减,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明显地改善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加之受政治因素和投机资金炒作的共同影响,能源、原材料需求强劲增长,矿产品供不应求,加之美元继续疲软,使得以美元结算的大多数国际矿产品价格普遍攀升,许多矿产品价格创多年来最高纪录,这是近期世界矿业的一个明显特征。同时,尽管世界矿产品产量不断增加(表1.6),但由于需求增长在短期内释放过于强烈(表1.7),使得矿业生产和矿产品市场难以适应,表现为需求强劲,供应不足,供需形势趋紧,矿产品价格普遍上扬。但是,受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影响,矿产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需求减缓、价格暴跌,很可能会影响未来一段时期矿产勘查开发。

2007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纽约原油现货价格)年平均价为72.26美元/桶,比2006年上涨9.5%;2007年铁矿石长期供货价格上涨了9.5%,2008年从巴西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65%,从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96.5%;2007年世界精炼铜平均价7119美元/吨,同比上涨5.8%;精炼铝价格2638美元/吨,同比上涨2.8%。

表1.6 世界主要矿产品产量

续表

表1.7 世界部分矿产品消费量

1.4.1 能源供需矛盾凸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

2007年是全球能源市场持续增长的第4个年头。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了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继续增长。2007年,尽管所有燃料的消费量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慢了下来。随着公众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能源工业成为全球的焦点。2007年,原油价格(大庆原油)持续波动上涨,12月上涨到了90.41美元/桶的高点。天然气价格被上升的油价拉高。面对需求的变化,美国Henry Hub2007年天然气平均价格为每百万英制热单位6.95美元,较2006年上涨2.7%。英国2007年Heren NBP价格则下跌23.7%,为每百万英制热单位6.01美元。生产能力紧张、气候条件恶劣、中东地区持续的冲突、世界许多国家的内乱以及投资基金大量进入能源领域,均为推动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重要因素。虽然国际市场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但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均未出现短缺。能源供应安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地缘政治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也逐渐加剧(表1.8)。

2007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9.06亿吨,同比下降0.2%(表1.6),为自2002年以来首次下降;消费量为39.53亿吨,同比增长1.6%。2007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4.1%。美国的石油消费量连续第3年出现负增长,较2006年减少了0.1%,但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比重仍达23.9%。从主要消费地区来看,北美地区、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仍是石油的主要消费区,在世界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8.7%、30.0%和24.0%。2007年全球石油日消费量的增长达到了99万桶,从而使日石油消费量达到了8522万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消费量约每日下降了38.5万桶。2007年,欧佩克石油产量日减产35.6万桶。2007年其他生产国的产量日减产25.6万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产量每日下降了28.7万桶,为连续第5年下降。期间,俄罗斯的产量达到了新的高峰,日增产0.9万桶。美国、巴西、委内瑞拉等国的产量也都有所增长。2007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平均每桶为71.82美元,比2006年的平均价上涨了10.3%,12月达到了每桶90.85美元的峰值(表1.8)。

表1.8 2002~2007年世界主要市场原油价格 单位:美元/桶

2007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为2.94万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2.4%,略低于10年平均值。俄罗斯和美国是天然气生产最多的两个国家,其产量分别是6074亿立方米、5459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0.6%和18.6%。中国的天然气产量增长18.4%,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很低,仅为2.4%。2007年,世界天然气的消费量为2.925万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了3.1%,高于2006年2.4%的增长率。美国和俄罗斯为世界两大天然气消费国,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6131亿立方米、4321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22.6%和15.0%。2007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幅为19.9%,为世界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但占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比例仅为2.3%。全球经济增长减速是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

2007年,煤炭仍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燃料。2007年煤产量为63.96亿吨,同比增长3.3%;消费量31.78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5%,高于10年的平均值。其中拉丁美洲增速最快,拉丁美洲地区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分别较上年增长了6.0%和7.3%。中国仍为世界最大煤消费国,2007年煤消费量增长有所放缓,但仍高于10年平均值。2007年中国消费量增长7.9%,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41.3%,占全球消费量增量的70%以上;油价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是中国煤炭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原因。美国为第二大煤消费国,2007年煤消费量为5.74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消费量的18.1%,出现了200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煤炭的增长平缓,增幅为2.0%,高于过去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目前,国际煤炭的价格仍然相对较低,煤炭价格增幅小于石油和天然气。

2007年,核能消费量6.22亿吨油当量,同比下降2.0%。美国仍为世界最大核能生产国和消费国,2007年美国核能消费量为1.92亿吨油当量,占当年世界核能消费量的30.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消费量为5.27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消费量增量的84.7%。中国核消费量增长了14.6%,为1420万吨油当量。法国作为核电消费大国,2007年核电消费量90万吨油当量,同比下降2.4%,占世界核电总消费量的16.0%。

1.4.2 世界钢铁市场需求强劲,铁矿石供应偏紧价格大幅度上涨

2007年世界钢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3.22亿吨,比2006年增加了6.7%。这是世界钢产量连续第4年超过10亿吨大关。2007年世界钢产量比10年前增长了76.4%,比5年前增长了55.5%。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产钢国,2007年的产量达到4.89亿吨。中国钢产量占世界产量的比例为37.0%。在5大产钢国中,日、美、俄、韩4国的钢产量总和仅为中国钢产量的69.6%。日本为第2大产钢国,产量为1.20亿吨。美国排世界第3,为21万吨。其他重要产钢国有俄罗斯、韩国、德国、印度和乌克兰等。目前世界钢铁进出口大国主要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加拿大和俄罗斯。这些国家的钢铁贸易在世界钢铁贸易中占有较大的份额。由于目前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国际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国家是日本、德国和俄罗斯。

铁矿石需求的增长驱使铁矿生产公司加速扩能增产,从而使2006年世界铁矿石产量达到了16.90亿吨,比2005年增长了9.7%。由于国际市场铁矿石供不应求,世界主要铁矿生产公司在2006年度的价格谈判中再次提高了铁矿石价格。尽管中国作为铁矿石贸易大国直接参与了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但由于3大矿业巨头垄断了全球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70%,中国在谈判中始终处于下风,最终不得不再次接受涨价9.5%的价格协议。

近年来,除钼外,全球多数铁合金矿产品,如精炼镍、锰矿、铬铁矿、钴矿、钨矿等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价格普遍上涨。

1.4.3 市场供不应求,大多数有色金属价格达到历史新高

进入21世纪以来,主要有色金属消费量快速上升,尽管产量也不断增长,但总体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表1.9),价格持续上涨(表1.10)。2007年,世界有色金属市场需求激增,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市场供应不足,加之一些产品库存下降,价格大幅走高。有色金属价格的总体水平也升达10年来的新高,2007年6种主要有色金属中,铅年平均价继2006年大幅上涨后再涨100.5%,高达2580美元/吨;锡、镍年平均价分别为14539美元/吨和37230美元/吨,同别增长65.9%、53.3%,均创17年来的新高;铜、铝的年平均价分别为7119美元/吨和2638美元/吨,同别增长5.8%和2.8%,由价格大幅上涨转入高位平稳;锌年平均价为3242美元/吨,同比下降0.9%,是6种有色金属中唯一下降的。世界主要有色金属的产量和消费量均有了不同幅度增长,但市场供应紧张状况日趋严重。2007年其他有色金属也大都呈现产消俱增、市场供需两旺的大好局面,锑、铋、镉、铟、钛、钴和硒等金属的价格都有较大涨幅。

表1.9 2007年世界主要有色金属供求状况 单位:万吨

表1.10 2001~2007年主要金属现货价格(年平均价)

1.4.4 贵金属市场供需两旺,大多数贵金属价格上扬

尽管近年来,世界黄金需求量变化不大,但黄金价格一路走高。2007年,与大多数矿产品一样,国际贵金属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景象,全年金价大幅度波动,年均金价达696.39美元/盎司,比2006年上涨15.2%(表1.10),12月28日黄金价格涨到833.75美元/盎司,创下27年新高。从供给方面来看,2007年世界黄金的矿山产量为2200.7吨,同比下降1.3%,造成供应减少。尽管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矿产金产量持续上升带动亚洲矿产金产量增长,但其他各洲产量均不同程度下降。从需求方面来看,2007年投资仍是黄金需求的主要领域,而且也是2007年黄金价格涨跌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调整以及政治局势的变化,黄金的货币功能和战略保值功能愈来愈显重要。另外,传统上美元是亚洲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部分,由于美元长期贬值以及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使得各国增加黄金储备以抵御贬值风险。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7万亿美元,但是官方的黄金储备只有600多吨,调整战略储备结构以及增强汇率的灵活、主动性成为当务之急;加之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官方储备中黄金的比例也是较少,因此增加黄金储备需求逐渐增大。

2006年世界白银制造业总需求量为26142吨,比2005年下降0.9%。从消费领域来看,工业应用为最大消费领域,占总需求量的51.2%,其次为首饰业,占19.7%,其他摄影业占17.3%,银器占7.0%,银币及证章占4.7%。此外投资需求约1500吨左右。2006年世界矿产白银供应量估计为28359吨,比2005年下降1.5%。其中70%为矿山产量,21%为废料回收,9%为抛售。整体来看,2006年国际白银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只有少量供应缺口。从近几年的国际银市场来看,白银价格的走势与市场供求状况不存在必然联系。当国际市场白银价格超过6.00美元/盎司时,直接左右市场的就不是供需关系,而是投机、汇率等因素。近两年的国际白银市场就证明了这一点,目前的白银供需现状对市场产生的直接影响力很小。短期内经济形势、美元汇率变化、国际石油价格等仍然是决定银价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白银主要为铜、铅、锌和黄金等矿产的伴生矿产,因此白银相关金属行情的好坏,也影响着白银的市场。

汽车工业是铂族金属的主要终端用途,因此铂族金属市场对汽车工业的依赖度愈来愈大。2006年,全球铂需求量为678万盎司,比2005年增长1.2%。需求增长主要来自汽车等工业用途,珠宝加工业需求则有较大幅度下降。2006年铂的供应量增长超过了需求增长。全年总供应量为679万盎司,比2005年增长2.2%。供应量增长主要来自南非生产能力扩大到529万盎司,由此导致供应量大增。总体来看,2006年铂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仅有1万盎司的过剩。2006年,全球钯需求量为664万盎司,比2005年下降10%。需求下降主要源于珠宝加工业需求下降30%,该领域需求已经不到1万盎司。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消费量大增多少弥补了珠宝领域需求下降造成的损失。2006年钯的供应量为806万盎司,比2005年下降4.1%。总体来看市场供需也基本平衡。2006年全球铑需求量为83.7万盎司,比2005年增长1.2%。汽车催化器仍是铑的最大消费领域。尽管全年供应量增长速度超过了需求,但市场总体仍显供应不足,由此导致价格增长较大。

求“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资料

国际原油跌破20美元

近日受疫情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下跌,此前国际原油跌破30美元,那么原油下跌对我国石油企业有何影响呢?据悉,美国WTI原油跌破20美元关键价位,最低至19.96美元/桶。伦敦原油期货一度下跌7.6%,至2002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该油价上周五下跌了5.4%,连续第五周走低。

各国开一桶原油成本

相对而言,即使是已经成功进行了页岩油技术革新的美国,目前开原油的综合成本也需要36美元,我国作为一个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开原油的价格要达到50美元,在英国一桶原油开成本大约为52.5美元,在巴西则为49美元,在加拿大为41美元,相比起来,中东地区,尤其是沙特等国的原油开成本都不会超过10美元。

~~~~~~~~~~~~~~~~~~~~~~~~~~~~~~

难怪沙特王子放言就是原油跌到一美元一桶我们也是挣钱的!

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快速发展使得对石油等能源消费急剧增加,而且进口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实质性转变,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单位能耗的GDP产值过低;同时,我国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石油市场体系,贸易方式单一,定价机制僵硬,市场反应缓慢。毫无疑问,国际油价不断飙升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高油价不仅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而且将会加剧通胀压力。但是,目前高油价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

国际油价攀升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外汇开支,加大外汇平衡压力。初步预计,今年平均每桶原油价格估计为每桶38美元左右,与去年28美元的均价相比,每桶上涨达10美元。预计我国全年将进口原油达到1.2亿吨,折合约8.8亿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每桶上涨达10美元将直接导致中国全年购买石油多支出外汇88亿美元。而且,今年我国仅原油这一种产品的进口就将造成超过3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给我国贸易平衡带来较大压力。"G

2、加大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必然引起与石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造成我国企业成本提高,直接给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石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当前供过于求的国际国内市场上,这些产业因油价上升抬高的生产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出去,各行各业的盈利水平就会因此下降甚至导致严重亏损,企业可能收缩生产规模,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会因此下降。

3、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今年以来,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三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油价上涨已经成为今年家用轿车销售疲软的主要原因之一。

4、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抬升国内能源价格,并使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行业的价格上扬,形成新的涨价因素。我国始于去年底的新一轮物价上涨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另一个就是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由于国际油价不断大幅上升的压力,我国已经三次上调成品油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根据2004年5月国际能源署、OECD经济部和IMF经研究部合作研究的报告,如果油价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一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0.8个百分点。

5、恶化我国外部经济环境。今年以来的高油价,已经对美日欧等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二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外部需求,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n

但是,高油价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趋势。首先,目前的石油价格上涨是各种偶然因素对接而成的结果,不具有长期性特征,油价将回落到一个较适宜的价位。其次,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有助缓解中国石油市场的紧缺现状,缓解油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第三,目前我国企业的效益比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化部分高油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今年前7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保持了39.7%的利润增速。第四,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等所占的比重约70%,石油约占23%,不具主导力量。原油、天然气的比重虽然在升高,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影响尚在掌控之中。第五,原油实际交易均价比人们通常印象中的价位要低。一方面,由于部分石油进口合同事先确定了价格;另一方面,大家普遍关注的纽约西德克萨斯原油是油质较好的品种,通常该油价高于欧洲布伦特油价每桶2-3美元,高于欧佩克一揽子油价每桶5-6美元。根据海关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均价为每桶33.8美元,同比增长13%,成品油进口均价同比增长6.1%,远低于同期纽约和欧洲市场21%的涨幅。

近期应取的应对措施

1、将节能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2003年,我国原油、原煤消耗量分别为世界的7.4%、31%,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世界的4%。我国的能耗非常大,能源利用率很低,节能的潜力巨大。面对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对我国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冲击,我们必须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应将节约能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

2、加快国内油品定价市场化步伐。目前国内“中准价格”仍由国家制定,且晚于国际市场一个月,从价格机制上看,中国油市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近日燃料油期货交易的推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是,燃料油占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较小,燃料油期货价格尚无法达到整个油品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作用。而其他油品目前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进行期货交易。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原油需求量不断增加,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以中国在亚洲原油市场所占的份额,推出自己的原油相关品种期货,完全有可能形成标志性的地区市场价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因此,我国应加快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步伐,改变油价涨多降少的状况,进一步规范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出成熟品种的期货交易。]

3、利用部分国债资金开发利用新能源。开发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当务之急。我国在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暖和地热发电、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只要适当给予政策支持,有望成为替代能源。增加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尽量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是我国今后能源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可以考虑由利用部分国债资金,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工作。

4、加大中国沿海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目前南海、东海地区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加大这些地方的勘探力度,可以增加中国石油的自产能力,可以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我国在“搁置争议”的同时,应当积极开发这些;同时,必须保持和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避免恶性石油的争夺以及保证海路石油运输的安全。

5、在国际油价高涨时尽可能调回海外份额油。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中石油在苏丹、委内瑞拉、秘鲁和哈萨克斯坦等国都有份额油,已经累计在海外生产原油6000万吨。另外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国石油企业也将触角伸向了海外。在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国内进口成本急剧上升之时,应当尽可能地将我国石油企业生产的份额油调回国内,减少从国际市场上直接进口原油的价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