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元贬值的奥秘

2.国际一桶石油是多少升?

3.2004年的年度新闻

4.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

2004年石油价格_2004年石油价格走势图

从2004年开始,国际石油价格就一路上涨,两年里价格翻了一番,且涨势未停。眼看着油价小步勤挪、钝刀割肉,西方大国嘴上着急,实则内心镇静。因为石油小刀割下去,它们疼得有限。

危机是最好的老师,欧美日诸国已经被教训了三次,如今早已有备而来。现在轮到我们来反思我们的能源政策、发展模式了。

与前三次石油危机相比,本次油价波动原因不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不明朗。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皆源于战争,油价突然飙升,对经济杀伤力强大。第一次石油危机(13—14年)的起因是中东战争,油价上涨4倍,触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第二次石油危机(19—1980年)的起因是两伊战争,价格猛涨3倍,让美国GDP下降了3%,并引发拉美债务危机;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是因为海湾战争,油价上涨3倍,拖累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降到2%以下。

而本次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失衡,一些地区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的石油进口量未来几年将会继续增长,换句话说,中国正遭遇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阵痛:能源短缺加石油依赖。增加战略储备是我们可以从西方国家借鉴的应对之策,例如,美国从17年正式开始储备战略石油,预计以后将逐步增加到10亿桶。而日本拥有的战略石油储备量可供全国使用92天,民间储备可使用79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日本的石油储备量足够全国使用半年以上。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高油价有助亚洲推进经济自由化”的文章,作者认为目前的高油价将迫使中国、印度、泰国和印尼等发展中国家调整自己的能源政策,包括取消补贴和价格管制,把石油定价权交给市场。文章认为,对石油价格实行补贴和管制,消费者面对的不是真实价格,导致石油依赖。这种观点有其道理,中国的石油政策是从生产到价格的全程垄断,久为各方诟病,结果是价格涨跌都有人叫唤。

高油价还可以激发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创新。自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以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便开始调整产业政策,把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向海外转移,重点发展低能耗的产业、开发低耗能的产品。以美国为例,在2000年,信息技术产业占美国GDP的比重已上升至30%。当年的石油危机甚至造就了现在日本小排量汽车的风靡世界,直接导致了丰田的如日中天,通用、福特的日薄西山。而中国作为传统制造业的输入国,多年来过于注重外资数量,且缺乏高油价逼出来的创新,因此使能源消耗量暴增,能源利用率低下,污染严重。

对于替代能源的开发,客观地说我们动手太晚了。也许是大家都没意识到中国的经济能发展这么快,没想到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增长这么快,多年来,能源多元化政策更多地流于口号。亡羊补牢,毕竟好于什么都不做。从最近一两年来中国去海外找油的行动中,从最近提出的一系列核电、水电开发里,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希望石油不会成为卡住中国经济发展脖子的黑手,希望未来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大幅波动的时候,中国不再成为操弄市场的石油大鳄们的机,我们也能像欧美国家一样,有备无患,轻松应对

美元贬值的奥秘

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的短缺。能源危机通常会使得经济休克。很多突如其来的经济衰退通常就是由能源危机引起的。事实上,电力的生产价格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汽车或其他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增加了他们的开销。经济影响市场经济的能源价格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供求关系中的供或求的变化都可以导致能源价格的突然变化。虽然一些能源危机是由于市场应对短缺的价格调节产生。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危机可能是市场的流通不畅缺乏自由市场而导致。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13年的能源危机是加剧是由于价格控制起了重要作用。石油供应石油的供应大致上由一些拥有大量容易抽取的石油储藏的国家所控制,包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挪威、科威特和委内瑞拉。主要的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PEC"。OPEC控制了全球石油出口的大部分产量,对世界油价具有强大的“杠杆”作用。如果OPEC决定减少成员国的出口配额,油价就会由于供给减少而上涨,同样OPEC也可以通过增加石油生产来降低油价。导致OPEC实行这些政策的动机源于成员国各自的利益。不过OPEC的行动还是有一定限制的。如果OPEC把油价抬得过高,那么一些原本无利可图生产规模也较小的,例如沥青砂,将变得有利可图而抢占石油的市场。除此之外,为了抬高油价而过分的限制产油国的石油出口也会对这些国家的石油生产商产生反作用。石油需求在石油的各种用途中,目前为止最主要的需求来自于炼油厂的商业用途,主要是提供取暖和交通运输。石油需要经常和北半球的季节交替相适应,冬季由于需要大量的取暖用油,所以需求量就很大。事实上,仅美国就占了全球60%的石油消费,在北美如果某个冬季特别寒冷就会极大地影响到全球油价。历史上的能源危机13年能源危机 - 原因:石油输出的主要力量为阿拉伯国家,他们因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而取石油禁运而导致这次危机。19年能源危机 - 原因:伊朗革命爆发。1990年石油价格暴涨 - 原因:波斯湾战争。2004年石油价格上涨 - 原因:多种原因导致。油产国的所宣称的储藏量是否合乎事实从1985年,OPEC产油国调整对储藏量估计。虽然在那一段时间没有发现规模大的新油田,那些国家大幅度的提高了储藏量的估计。一部分专家认为,这些数据有刻意高估的嫌疑,可能OPEC国家的真实储藏量比其对外宣称的要少。宣布了更高的数字,油产国更容易得到外来投资、银行等。可疑的石油储藏量年 阿布扎比迪拜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1980年28,00 1,40 58,00 31,00 65,40 163,35 17,871981年29,00 1,40 57,50 30,00 65,90 165,00 17,951982年30,60 1,27 57,00 29,70 64,48 164,60 20,301983年30,51 1,44 55,31 41,00 64,23 162,40 21,50年30,40 1,44 51,00 43,00 63,90 166,00 24,851985年30,50 1,44 48,50 44,50 90,00 169,00 25,851986年31,00 1,40 47,88 44,11 89,77 168,80 25,591987年31,00 1,35 48,80 47,10 91,92 166,57 25,001988年92,21 4,00 92,85 100,00 91,92 166,98 56,301989年92,21 4,00 92,85 100,00 91,92 169, 58,081990年92,00 4,00 93,00 100,00 95,00 258,00 59,001991年92,00 4,00 93,00 100,00 94,00 258,00 59,001992年92,00 4,00 93,00 100,00 94,00 258,00 62.702004年92,00 4,00 132,00 115,00 99,00 259,00 78,00被宣称的储藏量的总数是7010亿桶,其中有3175是可疑。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按石油出产国的说法,年年新发现的石油矿床能够几乎完全代替所出产的石油:储藏量一直很稳定,没有起伏。例如,如果没有有新的发现,沙特阿拉伯每年出产300亿桶,储藏量也应该跟着减少(除非这些国家没有把过去出产的石油从所宣称的储藏量扣掉。未来可替代的能源很多学者认为世界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价格过于便宜,以致于使世界对其产生了过度的依赖性而迅速消耗殆尽,他们主张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研究经费用于对能源/燃料替代用品的研究,目前主要的替代能源有:燃料电池、甲醇、生物燃油(玉米制酒精)、生物能、太阳能、潮汐能和风能等。但是迄今为止只有水力发电和核能有明显的功效。参看未来能源开发。与此同时,一些组织例如罗马俱乐部原本悲观的预计——世界石油在20世纪末会用光——并未变成现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技术的发展使石油的开变得更有效率。

国际一桶石油是多少升?

全面揭露美元贬值的奥秘

美元贬值的奥秘

一、顺差:美国人的吸星大法

二、储备外汇:输掉600个甲午战争

三、结症:央行汇率对民间汇率的僭越

四、热钱:图的就是一毛不拔

五、金融组合:对废纸的进一步稀释

六、次贷危机:侵略中国所得的

七、股市与房市:美国人的抽血站

八、通货膨胀:美国人印刷了中国一半的货币

九、用储备换石油

十、中国价值观

一、顺差:美国人的吸星大法

从中国发一个集装箱到美国,要5000美金的运费,从美国发过来,不到300美金,因为集装箱都是空的。很多年了,中远公司的人每次开船回来,只知道找不到东西压舱,却没想到,整个中国,是在给美国人白白奉送。

打赢一场战争,战利品用车子运了三天三夜,那是大胜利!可美国人把我们的东西运走,是用船,昼夜不息,运了三年!还是刚刚开始!

美国人一边美美地享受中国人送过来的免费午餐,一边还要惺惺的对中国进行“反倾销指控”,说“顺差是政治问题”。

其实,美国人是故意的,是为了掠夺中国的,才故意关闭自己的生产能力,故意制造顺差,用免费的中国货。

他们惺惺“反倾销”,其实是为了吊中国人的胃口,指控,但不绝杀,才能让中国死心塌地给他们提供持续的顺差。

二、储备外汇:输掉600个甲午战争

中国积累顺差,以为挣到了美元。殊不知,美元的购买力控制在美国人手中。虽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接受美元,但他们都不储备美元,他们拿了美元,立即去美国兑现。美国才是美元购买力的最终实现地。

从货币学的角度来看,美元是美国央行开出的借条,是它的债务。理所当然,这个债务的承担者,只能是美国。

既然如此,那么美国人只要关闭出口,美元就会买不到东西。不管中国积累多少顺差,美国人只要吭一声,把出口关闭,你的美元立马变成废纸,顺差立马变成白干!

美国人早就算好了这一招,美元贬值的核心奥秘,就在这里!

美元贬值就是针对中国,因为只有中国储备美元。其他国家都不储备美元,他们不怕美元贬值。其他国家要去美国买东西,美国人会把好东西拿出来,因为东西不好人家不买。但中国如果要去美国买东西,他们就会拿一些陈芝麻烂谷子出来给你。

8000万件衬衣换一架波音飞机,4000元一吨的可口可乐泡泡水,你爱要不要。你不要更好,那你的美元就是废纸。

2004年石油价格从25美元一桶猛涨到70美元一桶,就是针对中国。因为同期用欧元表示的石油价格没有变化。

等美国人巧取豪夺,把中国的外汇储备消耗完了,没有美元了,美元立即又会坚挺。这样可以继续骗人,可以让中国再积累二十年顺差!

美国人持有美元,美元坚挺,能买到东西。中国人持有美元,美元疲软,等同废纸。

这就是买卖。

买卖很残酷。

美国人清楚得很,收发自如。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东西。不象中国,只想到钱,不想到东西。让中国积累顺差,美国人得到了东西。让美元贬值,让中国买不到东西,美国人还是得到了东西。

美国第一次海湾战争,花费是600亿美元。2004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是5000亿美元,因为美国人控制石油价格上涨,让中国的储备丧失了一半的购买力,相当于遭受4次海湾战争的打击!

现在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5万亿,还会往上涨。美国人通过关闭出口让美元贬值,将可以让中国遭受40次海湾战争甚至100次海湾战争的打击。

满清腐败无能,输掉甲午海战,赔款2亿3千万两白银。可储备1.5万亿美元是一个什么概念?用700吨纸张换走1500亿两白银的财富,足足相当于600个甲午海战的损失!相当于自满清垮台以来,我们每两个月就输掉一个甲午海战!

李鸿章割地赔款,我们说他是卖国贼,他老人家从此一病不起。可我们每两个月输掉一个甲午海战,连续输了一百年,倒若无其事!

问题的结症在哪里?中国为什么会积累顺差,储备外汇?

结症在于,中国的汇率制度有缺陷!

三、结症:央行汇率对民间汇率的僭越

挣到了美元,干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

买东西。

南航说,美元给我,我去买飞机。中石油说,美元给我,我去买石油。

那么给谁?

谁出的价高,就给谁。南航出价8元一个美金,先给南航,中石油出价7元一个美金,后给中石油。你们拿了美金以后,赔还是赚,自己负责。

但是,如果,南航,还有中石油,都出不起价钱——8元一个美金,没人要。7元一个美金,还是没有人要。6元一个美金,还是没有人要——怎么办?

那你就5元一个美金,4元一个美金,3元一个美金……让人民币升值!一直到美金有人要为止!

如果1元一个美金,都没有人要,无论人民币怎样升值,都不能从美国买到东西,怎么办?

那出口商就自动关门。别再给美国生产东西。因为你赚到的美金,不能给中国带来,你赚的美金没人要。

这就是汇率机制。出口商所赚来的每一分钱外汇,都应该由民间确认其价值,由民间进口商根据外汇的进口购买力,来决定以什么价格(汇率),购买出口商手中的外汇。这个交易成功,出口商的再生产才能顺利实现。

在这个汇率机制下,巨额顺差根本就不可能。因为顺差(出口大于进口)会导致出口商赚来的外汇买不到东西,如同废纸。出口商很快就会被憋死,无法再生产。

既然人民币的汇率机制能够自动防止流失,自动防止巨额顺差的出现,那这个机制又为什么失效了呢?

是因为央行的介入,开动印钞机强行收购美元进行储备,导致了自动防止流失的汇率机制,失去作用。

央行储备美元,人们就无法即时认证、并实现这每一笔外汇的购买力。哪怕美金已经变成了废纸,没有丝毫购买力,人们也无法发现。

央行储备外汇,是对进口商认证、并实现外汇购买力这一权利的僭越。在进口商不要美元的情况下,你开动印钞机强行储备,你就违背了国家利益,形成了吞噬国家的黑洞。

央行不介入,汇率就是真正的“民间汇率”。而央行一旦介入,汇率其实就是由央行随便吆喝,我们姑且叫这个汇率为“央行汇率”。因为央行把握着印钞机。他喊高了,外汇供过于求,印刷钞票接受,就变成储备;喊低了,外汇供不应求,收拢钞票购买,就成了外债。

在中国,央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其实是一体的。巨额储备,直接证明央行介入了外汇交易,而且主导、决定了汇率,剥夺了进口商认证、并实现这些外汇储备购买力的权利。这一点无可申辩。因为储备的本身,就是失误的证据。

四、热钱:图的就是一毛不拔

巨额顺差,是央行开动印钞机,无条件收购美元,进行储备,所造成的。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

第一,根本的解决办法,央行及其所控制的国有商业银行,不再开动印钞机政策性接受美元。外汇交易由进口商与出口商直接对接。美元由民间进口商决定是否收购,收购价格(汇率)也由民间决定。

这是最绝的解决办法。进出口商直接对接,进口商买不到东西,出口商的外汇就没人要,顺差一天都不能持续。

现在央行规定的人民币浮动区间,是3‰-5‰,这个浮动区间远远不够。这么小的浮动,大家肯定都直接跟央行交易,而不会自己相互交易。要理顺汇率机制,浮动区间必须扩大100倍!卖出美元,8,买进,6,甚至5。这么大的区间,才足以让进出口商自己直接交易。

第二,如果不触及“央行退出主流外汇交易,让进出口商直接对接”这个根本的汇率机制,那么至少——应该让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从8个人民币换1美金,升值到只需要5个人民币换1美金,那么出口一辆400元的自行车,在美国的标价就从50美金涨到了80美金。这一涨价,就会让中国的出口减少。同时中国的进口商品会更便宜,进口会增加。这一减一加,顺差就可以扭转。

中国让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出口会减少,进口会增加,这对中国是一种,三岁小孩都会知道。

但人是经不起忽悠的,美国人一忽悠,说日元升值对日本打击大,怎么怎么的,很多人就迷失了方向。于是,人民币升值这个三岁小孩都搞得清的事情,在大人们那里却久拖不决,以致贻误时机。

本来,如果央行不介入外汇交易,有顺差,会导致外币买不到东西,立即贬值,本币立即升值,这是自动自发的。

但我们的汇率机制,有央行的参与,而且僭越了民间汇率,所以反应就迟钝了。这一迟钝,导致热钱大量涌入!

两年之内,中国的外汇储备从5000亿美元暴涨到15000亿美元。这其中估计有至少有8000亿美元是混进来的热钱,是出口,不是真出口。

这些钱进来干什么呢?

美国人想,中国面对巨额顺差,如果取第一种对策,央行不再入市政策性接受美元,那美国人就不能再从中国弄走一分钱东西。

中国如果取第二种对策,让人民币升值,美国人同样要遭受损失。

怎么办?

赶紧行动,趁着中国人民币汇率还没有升值,趁着中国的央行还在政策性收购美元,

赶紧,把美元换成人民币!

8000亿美元热钱涌入,美国人不再害怕人民币升值了。因为,中国两年的出口收入,都已经被他们提前换成了人民币。升值只能管到两年以后的事情,美国人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动自己的生产机器,摆脱对中国进口的依赖。

相反,美国人甚至要求人民币升值,以便他们迅速回购美元,套走中国的外汇储备。

热钱涌入,即使中国取第一种应对办法,美国人也不那么害怕了。即使中国的央行不再接受美元,那么已经进入到中国境内的8000亿美元,已经建了一个6万亿的人民币仓。加上在股市和房市的斩获,这个仓可能达到10万亿人民币!占中国居民储蓄的一半!这笔由美国人控制、归美国人所有的钱,可以代替中国央行,入市接收中国出口商所得到的美元。在这10万亿人民币耗尽之前,美国人依然不需要付出一分钱的,就可以完全免费接受中国所提供的顺差!等到这笔钱耗尽,美国人同样赢得了2年以上的宝贵时间,来开动自己的生产机器!

而中国央行所储备的1.5万亿美元,只要美国人不卖东西,就可以完全变成废纸!主动权完全由美国控制!热钱的目的,图的就是这个一毛不拔!

热钱进入,轻松化解了中国面对顺差,而可能取的自我保护措施。

只要中国的汇率制度不改革,只要中国的央行还继续入市接收美元进行储备,热钱对中国的攻击就不会停止。

因为中国拿了美元,变成储备,变成纸。不去验证,更不去实现这些纸张的购买力。而美国人拿了人民币,立即可以换到中国房产、股票等实体财富,并顺利转化为中国的顺差。

中国的决策者,拿到美金,还以为赚到了钱。殊不知,人家拿了人民币,立即换成东西,你拿的美金,变成储备,是纸,铁定贬值。

五、金融组合:对废纸的进一步稀释

美元进入中国,最怕的是中国拿着美元去买东西。他们取了两个措施:第一,把中国的外汇储备转换成美国国债;第二,忽悠中国投资公司,把外汇储备直接送给美国人去搞“金融组合投资”。

中国的外汇储备,是血汗钱。给美国人提供商品,赚得美元;把房地产卖给美国,赚得美元;把股票卖给美国,赚得美元;把中国的银行、优质国有企业和民族品牌卖给美国,赚得美元……美国人拿走1.5万亿,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中国得到什么?也是1.5万亿,但却是700吨重的纸张!

这700吨纸张的购买力本来就已经被美国人锁定,现在,还要把它送给美国人搞“金融组合投资”!

货也没了,钱也没了!

金融组合投资的目的在于,把中国流动性最高的美元资产,控制在美国人手中,降低对美国实物的购买力。这样,热钱进来就安全了,永远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这样,热钱就可以持续地进来,兑换成人民币之后,再回购中国出口商所得到的美元,支持中国的顺差。

当把中国的全部抽干的时候,中国会积累1万亿亿美元的顺差,得到1万亿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但同时,这1万亿亿美元的购买力,也会在美国印钞机的稀释下,在美国关闭出口的情况下,缩水一万亿亿倍!仅仅能买到4斤大米!

中国耗尽,亡国灭种。

再缕一下思路:

顺差——靠央行储备美元的支持,而积累——储备美元的汇率制度允许热钱无限进入,导致央行储备暴涨,导致美国人在中国境内持有巨额人民币仓,形成回购美元,支持美元价值和持续顺差的能力——为了降低中国储备对美国的风险,忽悠中投公司搞金融组合投资,降低中国美元的流动性,让热钱可以安全、持续进入,从而支持中国的制度性持续顺差——最后,中国的榨干了,中国的极巨额(现在已经是巨额)外汇储备突然贬值,一根鸡毛也买不到,中美关系破裂,中国垮台,被彻底宰杀。中国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一样,沦为、贫困、饥饿与艾滋病的天堂。

顺差、储备、金融组合,这就是美国人“用废纸换财富”的战略路线。

六、次贷危机:侵略中国所得的

给明显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发放住房,然后变成烂帐,收不回来,这就是“次贷危机”。

格林斯潘这帮人,是老狐狸,湖。

花旗银行,几百年历史了,金融掠夺是祖传的手艺,玩了十几代人。他们会冒然给一些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发放住房?

这个事情很蹊跷。

一开始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发给他们并不是冲着住房,美国人的住房问题早就稳定了,沉淀在那儿,搬不走。以住房“抵押”,目的就是为了让美国人购买免费的中国货。所谓的“抵押”,形式而已。

中国把极其廉价的商品一船一船运往美国,让美国人享受,美国人拿着就可以购买大把的中国货。这种消费性的,一开始就没想着让他们还的。次级是美国为享受免费的中国货而发给每一个公民的。

次贷危机的含义,就是美国给的钱花完了,这些美元都流到了中国人的手中。

怎么办呢?

搞“金融组合投资”,让中国人把得到的美元再发放给美国人,让美国人再拿着这些钱,继续购买免费的中国货!美国人不断欠债,不断花钱;中国人不断干活,又不断把赚来的钱借给美国人去花……

不要以为美国人欠我们很多债,是个好事。美国人在金融掠夺方面有着臭名昭著的信用记录。欠少量的债好办,如果欠多了那就麻烦了,轻则政治讹诈,重则搞垮你的,把所有债务一笔勾销。

七、股市与房市:美国人的抽血站

股市与房市暴涨,主要是热钱支撑。

储备1.5万亿美元外汇,等于给美国人发放了10万亿人民币。或者说,美国人以1.5万亿美元作抵押,在中国发行了10万亿人民币的钞票!

中国居民储蓄由2005年的不到10万亿猛增到20万亿,这个增量,基本上是由美国人(及其代理人)印刷持有!

美国人用这些钱抢购中国所有值钱的东西,股市、房市怎么能不暴涨?

我们现在不难理解了,中国的股市是热钱构成的,根本上不健康。它的作用就是为热钱建仓,并成为抽取中国居民储蓄的抽血站。

请注意这么一个数字,美国热钱10万亿,占到中国居民储蓄的一半多。即使中国全部居民储蓄都进入股市,也无法与热钱这个主力相抗衡。把10万亿中的1%拿出来,就是1000亿,写一篇文章给你1000万,你干不干?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100家媒体全部搞定,1家媒体可以分到10个亿!10个亿拿到手里,你听不听话?

热钱的力量,完全可以控制股市的涨跌,并控制所有关于涨跌的舆论!庄家要你涨多高你就可以涨多高,要你跌多少你就得跌多少,他比神还厉害,他怎么能不赚?你是散户,你是被控制者,你怎么能不输?

把中国的居民储蓄都抽入股市,转到美国人口袋里,这是操盘者的唯一目的。股市涨得越高,能抽取的中国居民储蓄就越多,热钱的仓就越大。热钱的仓越大,能买的中国货就越多,能收购出口商的顺差美元就越多,能从中国抽走的就越多!

八、通货膨胀:美国人印刷了中国一半的货币

通货膨胀是美国人印刷钞票,抢购中国货所造成的。

挽救这场通货膨胀的唯一办法,是中国拿到这1.5万亿美元,去美国进口东西,把被美国人抢购走的东西进口回来。

可美国人早就算好了这一招。第一,中国央行没有进口力,它储备美元的本身,就导致了储备购买力的萎缩;第二,美国人已经把值钱的东西都收好,中国拿了美元买不到东西!

即使去掉这两个限制条件,要靠进口挽回损失,也是难以想象的。你想想,1.5万亿,还是美元,用船从美国运货,只运出来,不运过去,让你免费运三年!需要多大的力量?这可能吗!

美国人就是算好了这些,才拼命往中国输入热钱的!

如果不改革汇率制度,那么两年以后,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达到12万亿美元,导致居民储蓄暴涨到100万亿,而其中90万亿归美国人及其代理人持有!股市这个抽血机则会冲到20000点!

在新增货币的刺激下,实体财富的存量会略有增加,但起决定作用的总量,如石油、煤、钢铁等不可再生的总储量,不仅不会有丝毫增加,而且会急剧消耗!在通货膨胀率达到1000%的情况下,美国人通过持有这些通货的90%,就能够占有到中国90%的。

造成中国这次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顺差,是这次物价上涨的直接原因。央行印票子,收购出口商的美元进行储备,出口商拿到了票子,把货物却给了外国人,而向外国人进口货物的这个债权,却由央行储备持有!但央行却没有进口能力!于是导致了顺差!票子发给了出口商,实物出口给了外国人,进口补给又卡在央行不能实现,当然导致物价上涨。

第二,热钱,是物价上涨的第二个原因。储备美元并放松资本管制,让热钱得以大量输入,美国人用人民币通货抢购中国的商品,导致物价上涨。而中国拿到美元通货,却变成了储备,变成纸,变成“金融组合”,根本无法进口。通货增加,实物没有增加,物价当然上涨。

第三,美国减息,我们加息,这个利息差,让热钱进入不赔。所以加息不仅没有抑制通胀,反而恰恰促进了热钱进入,加剧了通胀。

顺差与热钱,都是美国人在中国发行货币,运走东西。顺差是已经运走了的东西,热钱是购到了美国人手中尚未运走的东西。这两项加起来,美国人足足印刷了1.5万亿美元,十多万亿人民币!占整个居民储蓄的一半多!为什么物价上涨?为什么老百姓日子难过?

因为,美国人动了我们的财富!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是一个硬币的两个反面,但不是同一回事。通货膨胀是掠夺,物价上涨是反掠夺。通货膨胀的操作者,是印钞人;物价上涨的操作者,是买卖人。印钞人是受益者,买卖人是受害者。

九、用储备换石油

07年9月29日中国投资公司成立,我向写了一封信,说巨额外汇储备,是我们上当的结果。美国人既然让你上当了,绝对不可能把还给你,所以“金融组合投资”在理论上就行不通。要解套,唯一的方法,是“用储备换石油”。

中国积累顺差,把都献给美国人,变成钞票,是上了大当,倒了血霉!现在唯一的挽救方法,就是用这些钞票换回石油这样的“不可再生”,可再生的,一律不要。

我接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的时候,他说,不重要,因为有的国家,经济成就都不好。

诺斯先生也许没有想到,我就是一个学家。在学家的眼里,经济系统只不过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经济学不过是物理学的分支。他糊弄我,差远了。

07年10月17日,我接到电话,说我给的信被批示给了中投公司。

之后的一个多月内,石油价格猛涨。

面对飙升的油价,美国人慌了。

出于对中国“用储备换石油”的恐惧,热钱拼命撤退。

房市瞬间崩塌。

一万六的房价,转眼跌至五千。

股市崩塌。

瞬间跌落1000点,仓位急剧收缩。

热钱迅速退出,转向银行,准备撤退。

股市崩溃,房市崩溃,美国人虽有斩获,但肯定不是获利最大。美元在7.6的汇率跑进来,7.1跑出去,获利0.5。但如果搞“金融组合投资”,等于中国将得到的美元直接烧掉。而已经进来的美元(纸张)将全部转变成美国人的实体财富被出口运走,获利7.6,与热钱撤退仅获利0.5相比,多出14倍!显然,如果不换石油而搞金融组合,那热钱本来是可以慢慢坐下来,慢慢享用中国的。

人民币升值,让热钱获利以后撤退,是无奈之举。热钱不是省油的灯,如果不让他们获利,更麻烦。

十、中国价值观

中国进口石油,惹了很多麻烦。美国人把轰炸机开到了中国家门口,航母要求停靠香港,台湾局势也变得异常敏感。这些政治讹诈的雕虫小技都被他们使了出来。

中国9000亿美元买了美国国债,美国人时时刻刻都在找借口想赖掉这笔钱。面对讹诈,中国需要忍,不能翻脸,但也不能完全任人摆布。

美国人用废纸换财富,有三个关键的环节:

第一,顺差。美国人一开始就是为了顺差,后来热钱进入,房市、股市升温,也还是为了顺差!

第二,储备。是因为中国储备美元,才导致了顺差;也是因为储备,才接受了热钱的进入;为了持续储备,需要降低储备对美国的购买力和流动性,才有了“购买美国国债”和“金融组合投资”!

储备,导致通货发放;顺差,导致货物流失;通货发放与货物流失之后,导致“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才产生物价上涨!

第三,美元贬值。只要中国积累储备和顺差,美国人通过举手之劳,关闭出口,就可以让美元贬值变水,让中国的顺差变成白干!然后在美元贬值到极低的情况下,巧取豪夺回收美元,完成“用废纸换财富”的决定性飞跃。

要扭转危局,有三项决定性措施:

第一,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将汇率浮动区间扩大100倍,买进美元3-5,卖出美元8-10。央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不再入市政策性收购美元,已经收购的也不吐出。外汇交易让进出口商直接对接,汇率也由他们自己决定。这样顺差受阻,热钱亦无法再输入。

第二,对于已经进入到中国境内的热钱,可以通过关闭型出口,让其变得无利可图,在所持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忍痛从央行撤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不制造”,这是抵御美国侵略的致命要点!

因为,美国进入到中国的10万亿人民币热钱,控制的都是生产性领域,可以不断增殖,不断吮吸中国人的血汗,这笔钱耗尽,可能不是2年,而是20年!如果不关闭出口,20年内美国人不需要付出任何,就可以用印钞机不断从中国获得无偿的供应!不逼退他们,怎么行?

如果认为关闭出口会造成经济危机,那么中国需要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来矫正畸形的出口结构,以捍卫国家,避免毁灭。

第三,对于已经锁定的美元,全部交给中投公司进口石油。中投公司只能进口石油,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要。

如果把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都用来补贴进口石油,那么,不管国际石油价格如何上涨,中国的石油价格都可以不涨价,从而抵消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为了避免冲突,中国应该努力向美国输出“中国价值观”,这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哪怕饿死,也不去偷去抢。美国人自己的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走下坡路那是天意。侵略和掠夺,太危险,核武器时代,一不小心擦枪走火,就是全人类毁灭,这不好玩。改变生活方式,降低消耗,才是中美两国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

2004年的年度新闻

一桶原油有多少升

国际上的一桶油是42加仑

1吨约等于7桶,如果油质较轻(稀)则1吨约等于7.2 桶或7.3桶。美欧等国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仑做单位,我国的加油站则用升计价。1桶=158.98升=42加仑。美制1加仑=3.785升,英制1加仑= 4.546升。如果要把体积换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关。设某地产的原油密度为0.99公斤/升,那么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 157.3902公斤

国际标准1桶原油等于多少升

1桶(bbl)=42美加仑(gal)=159升

1美加仑(gal)=3.785升(1)

桶和吨是常见的两个原油数量单位。一般来说,欧佩克和英美等西方国家原油数量单位通常用桶(bbl)来表示,而中国及俄罗斯等国则常用吨(t)作为原油数量单位。

吨和桶之间的换算关系是:由于吨是质量单位,桶是体积单位,而原油的密度变化范围又比较大,因此,在原油交易中,如果按不同的单位计算,会有不同的结果。

原油在开与运输过程中都是用铁桶装的,因此国际上也以此来进行计量;一桶原油(one barrel of crude oil)为42美加仑或35英加仑,即158.9公升。

国际上一桶原油的标准容量是多少?

国际上一桶原油的标准容量是42加仑(美制加仑),约合159公升。

单位“桶”的来历:石油交易以1桶为准,初期没有统一的标准规格。盛装石油的木桶大的有50加仑(加仑为另一种容积单位,每加仑为3.785公升),小的只有30加仑,以40加仑及42加仑为多,但以40加仑为最通用,大家也逐渐朝这规格靠拢。1870年,洛克菲勒成立标准石油公司时,大量使用自家生产的木桶,自立交货规格,把1桶定为42加仑,而且把木桶喷成蓝色以表示与其他厂家的区别。在当时,石油的交易是以桶为单位,各家油商向不同的油厂提油,所提领的每桶数量都不一样,这对 *** 而言,要公告价格与收税也没有标准,所以要定一个标准量的桶,对各方来说都变得很迫切。美国在1876年内战前,取了英国商人和美国商人都能共同接受的一个标准,制定

42加仑为1桶。

单位换算:

1加仑(美)=3.785 412升

1桶=42加仑

国际原油一桶是多少升

由于在石油上美国先入为主,国际上原油的“桶”按美加仑为计价单位。 ∵1桶(bbl)= 42美加仑(gal) 1美加仑(gal)= 3.785升(1) ∴1桶(bbl)= 159 升(1) ∵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必须引入密度p , 换算关系为: 重量 = 体积 × 密度 而不同油品的密度p 分别为: 大庆混合原油 0.8602 阿曼原油 0.8498 沙特原油 0.72 车用汽油 0.725 航空煤油 0.775 轻柴油 0.825 ∴1桶大庆混合原油 = 159×0.8602 = 136.77 kg 1桶车用汽油 = 159×0.725 = 115.28 kg 1桶航空煤油 = 159×0.775 = 123.23 kg 1桶轻柴油 = 159×0.825 = 131.18 kg

国际上一桶油是多少升

国际上原油通常用桶来表示单位,一吨油可以装7——8桶(品种不同),一桶原油约为159公升左右。

一桶石油国际标准多少公斤?

桶和吨是我们常见的两个原油数量单位。欧佩克组织和英美等西方国家原油数量单位通常用桶来表示,而中国及俄罗斯等国则常用吨作为原油数量单位。吨和桶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吨约等于7桶,如果油质较轻(稀)则1吨约等于7.2桶或7.3桶。尽管吨和桶之间有固定的换算关系,但由于吨是质量单位,桶是体积单位,而原油的密度变化范围较大,在交易中如按不同的单位计算,结果也不同。

加仑和升是两个比较小的成品油计量单位。美欧等国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仑做单位,而我国的加油站则用升计价。1桶=158.98升=42加仑。美制1加仑=3.785升,英制1加仑=4.546升。如果要把体积换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关。设某地产的原油密度为0.99公斤/升,那么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157.3902公斤

国际上的一桶油有多少升?

合158.98升或42加仑

一桶原油是多少升

因为要看精炼的水平。好的地方可以达到50%以上 剩下的大多就是提炼出来做其他用处。 具体有以下五种 1、点燃式发动机燃料 有航空汽油,车用汽油等。 2、喷气式发动机燃料(喷气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压燃式发动机燃料(柴油机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气燃料 即液态烃。 5、锅炉燃料 有炉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我们在看看 出油率公式 原油出油率=成品油质量/原油质量×100% 具体参考原油的质量。 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标准,但是 !!! 纳斯达克交易的原油标准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 原油中碳元素占83%一87%,氢元素占11%一14%,其它部分则是硫、氮、氧及金属等杂质组成 也就是说达到这个标准的原油才能用来交易 我得出了以下数值,您可以参考一下 换算关系: 1桶(bbl)=42加仑(美制)=159升(l)=0.159立方米(m3) 1桶(bbl)=0.137吨(t)=137公斤(kg)(全球平均) 1吨(t)=7.35桶(bbl)(全球平均)=1174升 1升(l)=0.246加仑(Gal) 1公斤=0.3055加仑(美)/0.2545加仑(英) 石油体积与重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原油比重由0.8到1.0公斤/升,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大约在128-142公斤之间。 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X6.29桶(油)(p为原油密度) 将6.29除以密度(p)即为求1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此换算系数的大小与油品的密度大小有关,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大庆原油密度为0.8602,胜利101油库原油密度为0.9082,可分别得: 大庆原油换算系数=6.29/0.8602=7.31 胜利原油换算系数=6.29/0.9082=6.93 对石油产品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如: 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计算结果1吨汽油等于8.51桶; 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桶。 根据2004年数据: 中石化:全年加工原油13295万吨,其中汽油2358万吨,柴油5089万吨,煤油636万吨; 中石油:全年加工原油11077.5万吨,其中汽油2386.6万吨,柴油4363.4万吨,煤油306.1万吨; 中石化:1吨原油提炼汽油0.177吨、柴油0.383吨。成品油率60.8%。 中石油:1吨原油提炼汽油0.215吨、柴油0.394吨。成品油率63.7%。 国际水平:1吨原油提炼汽油0.29吨、柴油0.49吨。成品油率80%以上。 原油可以提炼出什么: 可以根据其组分沸点的差异,从原油中提炼出直馏汽油、煤油、轻重柴油及各种润滑油馏分等,这就是原油的一次加工过程。然后将这些半成品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作为原料,进行原油二次加工,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等向后延伸的炼制过程,可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和轻质油收率。 石油经过加工提炼,可以得到的产品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一、石油燃料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如下五种: 1、点燃式发动机燃料 有航空汽油,车用汽油等。 2、喷气式发动机燃料(喷气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压燃式发动机燃料(柴油机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气燃料 即液态烃。 5......

国际石油每桶为多少升?

你说的应该是原油吧。

1桶=158.98升

1吨(t)=7.35桶(bbl)(全球平均)=1174升

一桶原油到底能炼多少升汽油?

因为要看精炼的水平。好的地方可以达到50%以上

剩下的大多就是提炼出来做其他用处。

具体有以下五种

1、点燃式发动机燃料 有航空汽油,车用汽油等。

2、喷气式发动机燃料(喷气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压燃式发动机燃料(柴油机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气燃料 即液态烃。

5、锅炉燃料 有炉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我们在看看

出油率公式

原油出油率=成品油质量/原油质量×100%

具体参考原油的质量。

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标准,但是

!!!

纳斯达克交易的原油标准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

原油中碳元素占83%一87%,氢元素占11%一14%,其它部分则是硫、氮、氧及金属等杂质组成

也就是说达到这个标准的原油才能用来交易

我得出了以下数值,您可以参考一下

换算关系:

1桶(bbl)=42加仑(美制)=159升(l)=0.159立方米(m3)

1桶(bbl)=0.137吨(t)=137公斤(kg)(全球平均)

1吨(t)=7.35桶(bbl)(全球平均)=1174升

1升(l)=0.246加仑(Gal)

1公斤=0.3055加仑(美)/0.2545加钉(英)

石油体积与重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原油比重由0.8到1.0公斤/升,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大约在128-142公斤之间。

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X6.29桶(油)(p为原油密度)

将6.29除以密度(p)即为求1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此换算系数的大小与油品的密度大小有关,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大庆原油密度为0.8602,胜利101油库原油密度为0.9082,可分别得:

大庆原油换算系数=6.29/0.8602=7.31

胜利原油换算系数=6.29/0.9082=6.93

对石油产品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如:

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计算结果1吨汽油等于8.51桶;

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桶。

根据2004年数据:

中石化:全年加工原油13295万吨,其中汽油2358万吨,柴油5089万吨,煤油636万吨;

中石油:全年加工原油11077.5万吨,其中汽油2386.6万吨,柴油4363.4万吨,煤油306.1万吨;

中石化:1吨原油提炼汽油0.177吨、柴油0.383吨。成品油率60.8%。

中石油:1吨原油提炼汽油0.215吨、柴油0.394吨。成品油率63.7%。

国际水平:1吨原油提炼汽油0.29吨、柴油0.49吨。成品油率80%以上。

原油可以提炼出什么:

可以根据其组分沸点的差异,从原油中提炼出直馏汽油、煤油、轻重柴油及各种润滑油馏分等,这就是原油的一次加工过程。然后将这些半成品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作为原料,进行原油二次加工,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等向后延伸的炼制过程,可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和轻质油收率。

石油经过加工提炼,可以得到的产品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一、石油燃料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如下五种:

1、点燃式发动机燃料 有航空汽油,车用汽油等。

2、喷气式发动机燃料(喷气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压燃式发动机燃料(柴油机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气燃料......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

1月3日和24日,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先后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向地球发回火星照片,加速了人类登陆火星的进程。 越南、泰国、中国、韩国等国局部地区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亚洲各国开展广泛合作,使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遏止。 西班牙“3·11”系列爆炸案、俄罗斯别斯兰人质等一系列重大恐怖震惊世界,恐怖主义活动有增无减,国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 5月1日,马耳他等10个新成员加入欧盟。10月29日,25个成员国签署欧盟宪法条约。欧盟的进一步扩大和第一部宪法条约的签署将对欧洲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首次曝光驻伊美军虐待战俘的照片后,大量美军虐囚丑闻被陆续公开。“虐囚门”引发国际社会一致谴责。 6月1日,伊拉克临时成立。6月28日美国向伊临时移交权力。由于美军仍然驻留伊拉克,伊国内反美武装与驻伊美军不断爆发武装冲突,伊国内局势未见好转。 国际原油价格从年初开始持续上涨。10月22日和27日,油价更两次突破每桶55美元。石油价格的动荡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8月底,韩国科学家曾进行核物质试验的曝光,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多次派核查组赴韩核查后,决定不将韩国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10月9日,阿富汗举行自塔利班倒台后的首次总统直接选举,卡尔扎伊当选为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 十、11月11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阿拉法特在法国去世。12日,40多个国家的政要出席了在开罗举行的阿拉法特葬礼。

石油和天然气市场是一个最典型的全球化市场。虽然V.I.Vysotskii和A.N.Dmitrievskii乐观地估计,目前全球可开油气为5547×108t石油和634.3×1012m3天然气[42]。但是,因为油气的稀缺性、禀赋的不均衡性,以及卖方市场的特殊性,致使石油和天然气产品被国家垄断,其销售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使得世界油气市场的价格受控于这些国家或其组织。那么,价格变化规律也不例外。而油气价格的波动将会给石油进口的成本管理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经济风险增加。

另外,石油价格与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据IMF公布的数据显示,原油价格每上升10%,全球的GDP会减少0.10%~0.15%[47]。2005年原油国际价格较2004年上涨42.1%,世界经济因此减缓了0.8%[48]。因此,说明油价的波动将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战略油气储备的价值。另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变化趋势,这将关系到中国石油进口的经济安全性。

1.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化分析

近30年来,世界油气市场的价格变化波动很大且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80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交易价格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其他特征。

一是不同地方的石油交易价格差别较大的同时又具有地域代表性。就BP公司2010年的世界能源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来看,4个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石油交易价格,即迪拜(Dubai)、布伦特(Brendt)、福卡斯(Nigerian Forcados)和西德克萨斯(West Texas Intermdiate,W T I)。它们分别代表着中东、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的石油交易价格。基本呈现前者的石油交易价格最低,西德克萨斯价位较高的规律。但是,2005年以后福卡斯取代了高油价地位,2011年和2012年西德克萨斯取代了低价位地位(图6-3)。这与该地区的石油需求状况和油质水平挂钩,2007年后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各地石油交易价格差从7.09美元/桶(2008年)降到1.96美元/桶(2009年)。同时,也应该看到美国的页岩气的开发利用,这个石油替代品对其价格的影响非常明显。

图6-3 1980-2010年世界石油交易价格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二是不同地域的石油交易价格差在不断地加大,同时显示价格差与价格水平有一定关系。1980年到1989年间平均价格差为2.10美元/桶、1990年到1999年为3.09美元/桶,而到了2000年至2009年间就上升为4.91美元/桶。利用1980年至2011年间迪拜(Dubai)、布伦特(Brendt)、福卡斯(Nigerian Forcados)和西德克萨斯(WTI)的石油交易价格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年的石油交易价格极差值(图6-4),其也显示世界石油价格地区差别不断加大的趋势,尤其是21世纪以来更加明显。

图6-4 1980-2010年间世界石油交易价格极差变化趋势图

三是世界石油价格在2008年达到有史以来创纪录的油价147美元/桶。虽然2007年以后至今欧洲和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呈现负增长,能源消费随之下降,但是经济发展受人关注地从西方转向了东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不容置疑在该时期对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由此也带来了对石油需求量的提高,石油使用量的增长也就从西方转向亚洲,世界对石油的总需求量增长还是基本没变,致使石油价格在该时期下降程度超出估计。

里卡多战略咨询公司在2011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影响世界市场油价的主要因素分为供给因素、需求因素等。包括OPEC的产能、配产政策,以及石油公司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等[49]。

2.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分析

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的大起大落对中国产生影响的最直接途径就是中国进口石油量(表6-6)。

表6-6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油价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综合统计年报1990—2008,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8-2013,中石油网,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中国的石油生产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从1993年开始出现不平衡以来,就不得不依靠石油的进口来弥补其差额。因此从1994年至2012年间,表6-6数据就显示随着中国年需求量的迅速提高则从国外进口石油的量逐年攀升。1996年比1994年增加了近7倍,而2004年比1994年增长了60多倍。从2000年以来,中国年进口量比20世纪90年代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2008年以后(图6-5)。2000年5.1294×108桶到2007年的11.9109×108桶,8年时间增长了1.32倍(表6-6)。中国石油进口量变化有3个较为明显的增长台阶,2000年、2004年和2008年(图6-5)。中国有如此强劲的石油进口需求,那么国际油价与其关系非常值得研究。

图6-5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石油价格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相对较高地区代表为西德克萨斯和布伦特价格。以此为代表,与中国石油进口量的变化规律总体趋势比较。由此(图6-4)显示,总体趋势是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升,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不断提高。但是2000年至2002年,随着布伦特石油价格降低,中国石油进口量却有所减少;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石油价格下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却一直快速增加。这可能与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完工进入注油期有关。中国石油进口量变化趋势和世界油价相对较低的地区代表价格迪拜和福卡斯的变化规律与前基本相同。

从中国石油进口价格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走势比较来看,2000年至2003年间,中国进口石油的平均价格基本与国际油价的最高值持平,以后该问题有所缓和(表6-7,图6-6)。但是这个平均价格是由不同品质的原油进口金额平均而得,若低质低价的原油进口的多,那么平均价格就会下来。所以这还不能说明中国原油的进口完全抓住了国际原油市场最低价格机会了,只是已有这种倾向。

表6-7 中国石油进口平均价格与油价变化趋势 单位:美元/桶

续表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年鉴2001-2009;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9-20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注:平均进价由进口量与金额计算而得。

图6-6 中国进口原油平均价格与国际油价比较(数据来源:中国国土年鉴2001-2009,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9-20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石油进口量增加时国际油价就上升,当然这本身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个现象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只要中国石油进口需求加大,国际市场就会提价;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认为中国的石油需求对国际油价已经有了影响的力量。前者对于中国发展经济,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地位等都为威胁因素,后者则说明已有了影响市场的机会。所以应该想办法取措施,抓住该机会,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名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