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石油市场安全

2.原油期货品种有哪些

3.原油开采成本变化

4.2002年5月汽油价格,谢谢

5.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6.全球矿产品供需形势趋紧,价格持续上涨

7.国际原油的持续上涨是什么原因呢?

原油2000年价格_2002年原油价格

(1)甲 煤炭

(2)煤炭 不会改变 煤炭 市场

(3)乙 石油 煤炭

(4)世界经济

本题以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为切入点,分析山西煤炭开发的市场条件,并由此延伸到我国西气东输和世界原油涨价对经济的影响。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水电所占的比重相对要小一些,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则以石油为主,石油的比重占至40%,所以甲图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中的A自然为煤炭。

(2)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2002年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为14亿吨标准煤。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能源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并且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因此,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3)乙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世界上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则占40%的为石油,占第二位的为常规能源煤炭。

(4)进入2004年10月份以来,世界原油市场的价格节节攀升,给世界和我国经济都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其中更不利的则应是世界经济。

 国际石油市场安全

_际原油变化率也叫三地原油,原油变化率是评价我国原油市场价格波动的唯一指标(为防止市场投机,国家发改委尚未公布原油价格计算公式)

1.国际油价定价权是指一国在国际油价的制定中有足够的话语权,即一国通过政策调整影响国际油价的能力 。中国不具备定价权,因此国内油价的变化应该参考其他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

2.中国原油50%以上依赖进口,这三个地方是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渠道。布伦特原油现货是北海布伦特油田和尼年油田生产的轻质低硫原油。世界上65%以上的实际原油都依附于布伦特定价体系;迪拜和新塔原油主要用于为出口亚洲的原油定价。

1.原油是一种粘稠油状液体,具有深棕色、绿色荧光和特殊气味。 它是烷烃、环烷烃、芳烃、烯烃和其他液态烃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以及少量的硫、氧、氮和少量的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 比重0.78~0.97,分子量280~300,凝固点——50~24℃。

2.原油是国际商品市场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原油对黄金的意义在于,油价上涨会推高通胀,从而凸显黄金对抗通胀的价值。从历史数据看,近30年来,一盎司黄金平均可兑换15桶原油,油价与黄金价格的正相关性约为80%。

3.原油价格已从2002年1月的20美元/桶左右上涨到2006年7月的78美元左右。油价暴涨的原因之一是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美国和以中国为主要国家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表现都非常好,大大增加了对原油的需求。供给因素是世界原油行业供需脆弱的平衡。由于剩余产能有限,地域形势多变,市场对原油供应可能中断的担忧并未消散,从而将油价推高至20多年来的高位。

4.油价与黄金的比较,尽管原油价格仍处于前期上涨趋势的回调中,但供需脆弱平衡仍将长期存在。因此,油价难以进一步下跌。高位操作和回潮还是值得期待的。

5.同样,国际商品市场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对金价也有同样的影响。黄金价格始于2000年的牛市,伴随着国际商品市场以原油、铜为首的能源、金属和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从1804年至2004年的世界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图来看,2000年左右是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又一次历史性牛市的开始。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里,出现了五次超级牛市,持续时间最短的为 15 年,最长的为 40 年。每一次牛市都伴随着战争和政治紧张:19世纪初的1812年英法战争; 1860 年代是美国内战; 20世纪三大商品市场的重要促成因素是一战、二战和冷战。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已经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打响,这意味着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原油期货品种有哪些

一、国际石油市场基本特点

由于世界石油资源的储藏、生产和消费在地理上的极不平衡,产油国和消费国大多是分离的。石油资源和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或比较落后的少数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石油消费水平较低,而且是主要的石油输出国;而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的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却因石油消费水平高,石油炼制能力强而成为世界显赫的石油进口国;其他广大无石油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大多为很次要的石油进口国。石油作为战略物质以及它的供求在地理上的巨大差异,致使世界石油市场在19世纪跨国石油公司兴起时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此后,随着国际石油格局的变化,国际石油市场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表现在:

1)高度的垄断性。同其他行业相比,石油业形成垄断最早,垄断程度最高,企业规模最大,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从1875年起一直是一种垄断价格。现代石油工业处于自由竞争时期非常短,只有大约15年的时间,即1859~1875年。到19世纪70年代中叶,洛克菲勒集团就已经完成了对美国和世界石油工业的独家垄断,并在1882年组成了世界的第一个石油托拉斯,此后虽然有诺贝尔兄弟、皇家荷兰/壳牌公司集团等与其竞争,并根据美国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将洛克菲勒垄断集团改组为“新泽西标准石油控股公司”,以及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宣判“新泽西标准石油控股公司”解散,分成了38家公司,但是后来这些石油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石油市场又变成由七家石油公司统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垄断集团,俗称石油“七姊妹”,这七大石油公司统治世界石油市场长达45年之久。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欧佩克为主的发展中石油产油国收回石油主权后,形成了一种由欧佩克为主体的石油卡特尔。到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世界石油生产、贸易结构的变化,又形成了一种以欧佩克为主的世界主要产油国与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经过斗争、妥协后形成的垄断价格。

2)极强的政治、军事色彩。进入21世纪以来,石油成为关系一国胜败存亡、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物质。二战以后,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质的性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逐渐成为世界上主要的一次能源,在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国际石油价格的起伏,势必成为各国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各国政府的能源政策、外交政策的制订往往与石油利益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无一不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过巨大的冲击。事实上从20世纪以来,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已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布什总统自入白宫伊始,就着手制订新的能源政策,决定对内有计划地开采阿拉斯加等地的石油,对外积极插手里海能源的争夺,推进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并把非洲石油视为“美国的国家战略目标”,迅速瞄准几内亚湾、安哥拉、尼日利亚和加蓬等产油国。这些新的能源战略与政策的出台,显然与布什政府明显的石油财团背景有关,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反映了其为保持美国21世纪初期“一超独霸”的战略目标所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2001年的日消费量已达2000万桶。据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20年,它目前石油需求的55%依赖进口的百分比,将再增加1/3。之后还将继续增加,而美国本土的石油产量将下降12%。美国这次撇开联合国,悍然发动的倒萨战争,虽然主要是根据去年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恐怖主义、大规模武器扩散和‘无赖’国家”列为其核心利益的主要威胁而采取的行动,但显然也体现了其能源战略的指向,并隐藏着其要索取世界能源主导地位、保持其世界霸权地位的居心,即通过控制伊拉克而控制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5%的海湾地区,并通过控制伊拉克,而取得对欧佩克确定油价和份额分配的发言权,从而将国际能源署和欧佩克的控制权都攥在手里。

当然,任何一个市场都还要受到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约束,供求与竞争机制在国际石油市场仍在发生着作用,价格会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国际石油市场。

二、国际油气贸易趋势

1.国际石油贸易方向

石油贸易近年来一直保持活跃,贸易量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达3%。从图2-2,图2-3可以看出,1995年世界石油贸易的主要供应地是中东、非洲、东欧和中南美洲地区,其中中东地区的出口占世界石油出口的25%,北非占4%,其他国家占71%,但是到2020年,中东将是世界上石油贸易的最大供应区域,届时其石油贸易将占世界石油贸易的59%,北非保持不变,而世界其他地区的石油贸易将下降到37%,也就是说,到2020年左右,中东将成为世界石油的最主要供应区,中东也将在世界地缘政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必将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最为热点的地区之一。北美地区、亚太地区和西欧地区是世界上进口石油最多的地区(图2-4),一般来说,北美地区的石油主要从中南美洲、中东和非洲进口;亚太地区的石油主要从中东地区和非洲进口;西欧地区的石油主要从中东、非洲的欧佩克国家进口。

图2-2 1995年中东石油出口同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对比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0)

图2-3 2020年中东石油出口同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对比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0)

图2-4 世界各地区原油进口所占比例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0)

2.国际石油贸易价格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剧烈动荡,从1973年石油禁运开始,到1979年欧佩克两次大幅度提升石油价格,导致70年代两次油价暴涨,1980年最高时接近40美元/桶。随后,由于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的大幅增加,欧佩克成员国和挪威、英国等下调油价,使得80年代的石油价格一直处于下跌过程中。1990年的海湾战争,曾一度使油价涨至30美元/桶。1997年,由于欧佩克成员国和世界石油产量的不断增长,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油价持续下滑,1998年油价跌至谷底。1999年由于欧佩克成员国达成减产保价协议,加上亚洲经济开始复苏,带动油价恢复性上涨。2000年在全球经济全面转强的刺激及大规模国际投机基金对原油期货价格的报复性炒作下,油价暴涨。2001年“9·11”事件加重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并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引起以航空煤油为主的石油需求的下降,并导致石油价格下跌,2001年11月中旬一度跌至16美元/桶。2002年2月份欧佩克和非欧佩克联手减产的效果开始显现,3月份以后国际油价开始重新回到欧佩克的价格带范围内(22~28美元/桶)。随着美伊局势日益紧张,9~10月份油价开始突破价格带的上限。美国WTI油价一度突破30美元/桶,布伦特油价也几度超过29美元/桶。截止到2002年10月底,2002年以来的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已达24.65美元/桶,超过了2001年24.46美元/桶的年均水平(单卫国,2002)。就2002全年看,由于中东局势紧张,特别是美伊战争的阴影,以及频繁的恐怖事件,导致原油价格走高,每桶产生了5美元左右的“溢价”(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2003)。今后俄、美能源合作的加强将增加俄罗斯在世界石油市场对沙特阿拉伯的竞争力,并进而制约欧佩克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不过,在近期内,沙特阿拉伯在石油市场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因为它的富余石油仍然高达250万桶/日,而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和出口均已达到最大限度(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2003)。

国际油价的长期变化趋势主要受世界石油供需关系的影响。预计2010年前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油价亦基本平衡。但由于受成本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有可能会出现小幅度上扬。排除欧佩克国家的集体干预行动,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10年西得克萨斯中质油的价格可能为28美元左右/桶,2010年后,由于世界石油产量高峰年已过,常规石油产量开始下滑。如果节能技术没有大的提高,替代能源没有突破性进展,国际油价将会加快攀升。

3.国外天然气价格与定价机制

国外天然气价格一般分为三类(胡奥林,2002),即根据天然气的产、供、销环节分为井口价、城市门站价和终端用户价。井口价是天然气生产商在天然气交割点交付给管输公司的价格,对于海上气田所生产的天然气,则是到达岸边的价格。欧洲等国家进口天然气的边境价可视为井口价。城市门站价是天然气管输公司将所购天然气输往某一城市天然气门站再出售给城市配送气公司的价格。终端用户价是终端用户从管输公司购买天然气所支付的价格,包括天然气本身的商品价和输至用户的全部服务费。由于中间环节不同及服务要求的差异,不同的用户,其天然气消费价格不同。

国外天然气价格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与国际油价联动,即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必然引起天然气价格波动;第二,与国家的资源丰度相关,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天然气价格较低。第三,受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需求的影响。西欧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目前,西欧是世界天然气平均消费价格最高的地区,此外,周边国家的天然气资源量和进口天然气输送距离的差异也会造成价格差异。

国外天然气的定价机制与天然气市场的体制密切相关,可以分为垄断性和竞争性两种。表2-1列出了不同市场体制下的天然气定价方式。垄断性定价是由于管输公司垄断了天然气的运输与销售,其定价原则是成本加利润。世界范围内以垄断性定价为主,在欧洲,垄断仍然占统治地位。竞争性定价分为管道与管道的竞争和气与气的竞争。管道与管道竞争就是允许两个以上的管道公司向同一个区域市场输送天然气,利用自己的管道争夺用户;气与气竞争是第三方(如工业大用户、发电厂和地方配送公司)有权或可以利用管输公司的输气及其相关服务,付费输送自己的天然气。第三方的进入打破了输气公司垄断购气、输气和配气的捆绑式服务,因此出现了天然气供方的竞争。天然气竞争性定价只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英国实行,也有许多国家在不断采取措施,放开市场,引入竞争。

表2-1 不同市场结构下天然气定价方式

(据胡奥林,2002)

原油开采成本变化

原油期货简称为OilFut,是最重要的石油期货,OilFut是?OilFutures?的缩写,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合约。下面小编带你来了解相关的资料,仅供参考。

原油期货品种一、世界石油期货简介

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石油期货的产生。石油期货诞生以后,其交易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之势,目前已经超过金属期货,是国际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油期货是最重要的石油期货品种,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合约有4个: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高硫原油期货合约,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合约。其他石油期货品种还有取暖油、燃料油(2240,-71.00,-3.07%)、汽油、轻柴油等。NYMEX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合约规格为每手1000桶,报价单位为美元/桶,该合约推出后交易活跃,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商品期货合约,它的成交价格成为国际石油市场关注的焦点。

原油期货品种二、世界主要石油期货交易所览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

1、1978年11月上市取暖油期货合约

2、1982年上市含铅汽油期货合约,1986年被无铅汽油期货合约取代

3、1986年上市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合约

4、1990年上市天然气期货合约

2001年交易量为7254万手,日均交易量27万手

国际石油交易所IPE

1、1981年上市轻柴油期货合约

2、1988年上市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

3、1997年上市天然气期货合约

2001年交易量为21万手,日均交易量17万手

东京商品交易所TOCOM

1、1999年7月上市汽油、煤油期货合约

2、2001年9月上市原油期货合约

2001年交易量为2560万手

新加坡交易所SGX

1、1989年SIMEX上市高硫燃料油期货合约

2、2002年4月与TOCOM签署合作协议交易中东原油期货合约

上海期货交易所(原上海石油交易所)

1993年推出大庆原油、90#汽油、0#柴油和250#燃料油四个期货合约

总交易量5000万吨

原油期货品种三、我国的石油期货

我国石油需求量增长迅速,自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年进口原油7000多万吨,花费近200亿美元,前年由于国际油价上涨多支付了数十亿美元。

目前我国石油供求和价格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承受的风险越来越大,国内企业对恢复石油期货交易的呼声很高。

其实我国在石油期货领域已经有过成功的探索。1993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成功推出了石油期货交易。后来,原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相继推出石油期货合约。其中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量最大,运作相对规范,占全国石油期货市场份额的70%左右。其推出的标准期货合约主要有大庆原油、90#汽油、0#柴油和250#燃料油等四种。

到1994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日平均交易量已超过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过去在石油期货领域的成功实践,为今后开展石油期货交易提供了宝贵经验。

2002年5月汽油价格,谢谢

国际原油跌破20美元

近日受疫情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下跌,此前国际原油跌破30美元,那么原油下跌对我国石油企业有何影响呢?据悉,美国WTI原油跌破20美元关键价位,最低至19.96美元/桶。伦敦原油期货一度下跌7.6%,至2002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该油价上周五下跌了5.4%,连续第五周走低。

各国开采一桶原油成本

相对而言,即使是已经成功进行了页岩油技术革新的美国,目前开采原油的综合成本也需要36美元,我国作为一个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开采原油的价格要达到50美元,在英国一桶原油开采成本大约为52.5美元,在巴西则为49美元,在加拿大为41美元,相比起来,中东地区,尤其是沙特等国的原油开采成本都不会超过10美元。

~~~~~~~~~~~~~~~~~~~~~~~~~~~~~~

难怪沙特王子放言就是原油跌到一美元一桶我们也是挣钱的!

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汽油涨价的原因

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2005年发改委公布大是51美元)。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平均每升93号油大概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全球矿产品供需形势趋紧,价格持续上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价格从每桶约1美元上升到最高147美元,2008年11月又回归到60多美元和2009年初的约40美元。从供求关系和油价变化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油价运动轨迹,大致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45年到1959年,国际石油工业恢复发展,中东石油出口地位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波斯湾取代美国墨西哥湾,成为世界石油的出口中心,世界原油定价体系改为以沙特阿拉伯轻油价格为基准。

第二个阶段:从1960年到197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初创,产油国团结维护油价。长期以来,俗称“七姊妹”的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低价攫取石油资源和垄断利润。1960年,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迫使西方石油公司把标价恢复到1960年前的水平。

第三个阶段:从1973年到1981年,产油国夺回石油主权,“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1971年8月至1973年6月,为弥补因美元贬值给产油国造成的损失,欧佩克与西方各石油公司谈判,先后达成两个日内瓦协议,夺回了油价决定权。1973年以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

第四个阶段:从1982年到1990年,供大于求引发油价暴跌,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建立协调机制。1982年以后,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1988年4月,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成员国初步形成协调机制。

第五个阶段:1991年至2002年,世界经济低迷,欧佩克重新主导石油市场。这个时期,世界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9·11”事件后的经济衰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为防止油价进一步下跌,欧佩克国家达成了从2002 年1月1日起进一步减产150万桶/日的一致意见。在这一时期,欧佩克的产量政策对国际石油市场发挥了主导作用。

第六个阶段:2003年至今,供求关系脆弱,市场进入“亚临界”状态。2003年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加快,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处于脆弱“平衡”或面临失衡的“亚临界”状态。

回顾国际油价发展历史,石油价格大致可划分为15美元/桶以下的特低油价、15~20美元/桶的低油价、20~40美元/桶的常规油价、40~80美元/桶的高油价和80美元/桶以上的超高油价等五个区间。

国际原油的持续上涨是什么原因呢?

近几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矿产品需求强劲增长,矿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世界经济增长的地区继续扩大,美国经济稳健运行,日本经济复苏动力不减,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明显地改善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加之受政治因素和投机资金炒作的共同影响,能源、原材料需求强劲增长,矿产品供不应求,加之美元继续疲软,使得以美元结算的大多数国际矿产品价格普遍攀升,许多矿产品价格创多年来最高纪录,这是近期世界矿业的一个明显特征。同时,尽管世界矿产品产量不断增加(表1.6),但由于需求增长在短期内释放过于强烈(表1.7),使得矿业生产和矿产品市场难以适应,表现为需求强劲,供应不足,供需形势趋紧,矿产品价格普遍上扬。但是,受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影响,矿产资源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需求减缓、价格暴跌,很可能会影响未来一段时期矿产勘查开发。

2007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纽约原油现货价格)年平均价为72.26美元/桶,比2006年上涨9.5%;2007年铁矿石长期供货价格上涨了9.5%,2008年从巴西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65%,从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96.5%;2007年世界精炼铜平均价7119美元/吨,同比上涨5.8%;精炼铝价格2638美元/吨,同比上涨2.8%。

表1.6 世界主要矿产品产量

续表

表1.7 世界部分矿产品消费量

1.4.1 能源供需矛盾凸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

2007年是全球能源市场持续增长的第4个年头。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了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继续增长。2007年,尽管所有燃料的消费量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慢了下来。随着公众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能源工业成为全球的焦点。2007年,原油价格(大庆原油)持续波动上涨,12月上涨到了90.41美元/桶的高点。天然气价格被上升的油价拉高。面对需求的变化,美国Henry Hub2007年天然气平均价格为每百万英制热单位6.95美元,较2006年上涨2.7%。英国2007年Heren NBP价格则下跌23.7%,为每百万英制热单位6.01美元。生产能力紧张、气候条件恶劣、中东地区持续的冲突、世界许多国家的内乱以及投资基金大量进入能源领域,均为推动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重要因素。虽然国际市场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但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均未出现短缺。能源供应安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地缘政治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也逐渐加剧(表1.8)。

2007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9.06亿吨,同比下降0.2%(表1.6),为自2002年以来首次下降;消费量为39.53亿吨,同比增长1.6%。2007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4.1%。美国的石油消费量连续第3年出现负增长,较2006年减少了0.1%,但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比重仍达23.9%。从主要消费地区来看,北美地区、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仍是石油的主要消费区,在世界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8.7%、30.0%和24.0%。2007年全球石油日消费量的增长达到了99万桶,从而使日石油消费量达到了8522万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消费量约每日下降了38.5万桶。2007年,欧佩克石油产量日减产35.6万桶。2007年其他生产国的产量日减产25.6万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产量每日下降了28.7万桶,为连续第5年下降。期间,俄罗斯的产量达到了新的高峰,日增产0.9万桶。美国、巴西、委内瑞拉等国的产量也都有所增长。2007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平均每桶为71.82美元,比2006年的平均价上涨了10.3%,12月达到了每桶90.85美元的峰值(表1.8)。

表1.8 2002~2007年世界主要市场原油价格 单位:美元/桶

2007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为2.94万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2.4%,略低于10年平均值。俄罗斯和美国是天然气生产最多的两个国家,其产量分别是6074亿立方米、5459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0.6%和18.6%。中国的天然气产量增长18.4%,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很低,仅为2.4%。2007年,世界天然气的消费量为2.925万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了3.1%,高于2006年2.4%的增长率。美国和俄罗斯为世界两大天然气消费国,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6131亿立方米、4321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22.6%和15.0%。2007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幅为19.9%,为世界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但占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比例仅为2.3%。全球经济增长减速是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

2007年,煤炭仍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燃料。2007年煤产量为63.96亿吨,同比增长3.3%;消费量31.78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5%,高于10年的平均值。其中拉丁美洲增速最快,拉丁美洲地区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分别较上年增长了6.0%和7.3%。中国仍为世界最大煤消费国,2007年煤消费量增长有所放缓,但仍高于10年平均值。2007年中国消费量增长7.9%,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41.3%,占全球消费量增量的70%以上;油价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是中国煤炭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原因。美国为第二大煤消费国,2007年煤消费量为5.74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消费量的18.1%,出现了200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煤炭的增长平缓,增幅为2.0%,高于过去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目前,国际煤炭的价格仍然相对较低,煤炭价格增幅小于石油和天然气。

2007年,核能消费量6.22亿吨油当量,同比下降2.0%。美国仍为世界最大核能生产国和消费国,2007年美国核能消费量为1.92亿吨油当量,占当年世界核能消费量的30.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消费量为5.27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消费量增量的84.7%。中国核消费量增长了14.6%,为1420万吨油当量。法国作为核电消费大国,2007年核电消费量9970万吨油当量,同比下降2.4%,占世界核电总消费量的16.0%。

1.4.2 世界钢铁市场需求强劲,铁矿石供应偏紧价格大幅度上涨

2007年世界钢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3.22亿吨,比2006年增加了6.7%。这是世界钢产量连续第4年超过10亿吨大关。2007年世界钢产量比10年前增长了76.4%,比5年前增长了55.5%。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产钢国,2007年的产量达到4.89亿吨。中国钢产量占世界产量的比例为37.0%。在5大产钢国中,日、美、俄、韩4国的钢产量总和仅为中国钢产量的69.6%。日本为第2大产钢国,产量为1.20亿吨。美国排世界第3,为9721万吨。其他重要产钢国有俄罗斯、韩国、德国、印度和乌克兰等。目前世界钢铁进出口大国主要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加拿大和俄罗斯。这些国家的钢铁贸易在世界钢铁贸易中占有较大的份额。由于目前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国际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国家是日本、德国和俄罗斯。

铁矿石需求的增长驱使铁矿生产公司加速扩能增产,从而使2006年世界铁矿石产量达到了16.90亿吨,比2005年增长了9.7%。由于国际市场铁矿石供不应求,世界主要铁矿生产公司在2006年度的价格谈判中再次提高了铁矿石价格。尽管中国作为铁矿石贸易大国直接参与了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但由于3大矿业巨头垄断了全球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70%,中国在谈判中始终处于下风,最终不得不再次接受涨价9.5%的价格协议。

近年来,除钼外,全球多数铁合金矿产品,如精炼镍、锰矿、铬铁矿、钴矿、钨矿等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价格普遍上涨。

1.4.3 市场供不应求,大多数有色金属价格达到历史新高

进入21世纪以来,主要有色金属消费量快速上升,尽管产量也不断增长,但总体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表1.9),价格持续上涨(表1.10)。2007年,世界有色金属市场需求激增,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市场供应不足,加之一些产品库存下降,价格大幅走高。有色金属价格的总体水平也升达10年来的新高,2007年6种主要有色金属中,铅年平均价继2006年大幅上涨后再涨100.5%,高达2580美元/吨;锡、镍年平均价分别为14539美元/吨和37230美元/吨,同比分别增长65.9%、53.3%,均创17年来的新高;铜、铝的年平均价分别为7119美元/吨和2638美元/吨,同比分别增长5.8%和2.8%,由价格大幅上涨转入高位平稳;锌年平均价为3242美元/吨,同比下降0.9%,是6种有色金属中唯一下降的。世界主要有色金属的产量和消费量均有了不同幅度增长,但市场供应紧张状况日趋严重。2007年其他有色金属也大都呈现产消俱增、市场供需两旺的大好局面,锑、铋、镉、铟、钛、钴和硒等金属的价格都有较大涨幅。

表1.9 2007年世界主要有色金属供求状况 单位:万吨

表1.10 2001~2007年主要金属现货价格(年平均价)

1.4.4 贵金属市场供需两旺,大多数贵金属价格上扬

尽管近年来,世界黄金需求量变化不大,但黄金价格一路走高。2007年,与大多数矿产品一样,国际贵金属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景象,全年金价大幅度波动,年均金价达696.39美元/盎司,比2006年上涨15.2%(表1.10),12月28日黄金价格涨到833.75美元/盎司,创下27年新高。从供给方面来看,2007年世界黄金的矿山产量为2200.7吨,同比下降1.3%,造成供应减少。尽管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矿产金产量持续上升带动亚洲矿产金产量增长,但其他各洲产量均不同程度下降。从需求方面来看,2007年投资仍是黄金需求的主要领域,而且也是2007年黄金价格涨跌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调整以及政治局势的变化,黄金的货币功能和战略保值功能愈来愈显重要。另外,传统上美元是亚洲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部分,由于美元长期贬值以及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使得各国增加黄金储备以抵御贬值风险。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7万亿美元,但是官方的黄金储备只有600多吨,调整战略储备结构以及增强汇率的灵活、主动性成为当务之急;加之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官方储备中黄金的比例也是较少,因此增加黄金储备需求逐渐增大。

2006年世界白银制造业总需求量为26142吨,比2005年下降0.9%。从消费领域来看,工业应用为最大消费领域,占总需求量的51.2%,其次为首饰业,占19.7%,其他摄影业占17.3%,银器占7.0%,银币及证章占4.7%。此外投资需求约1500吨左右。2006年世界矿产白银供应量估计为28359吨,比2005年下降1.5%。其中70%为矿山产量,21%为废料回收,9%为政府抛售。整体来看,2006年国际白银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只有少量供应缺口。从近几年的国际银市场来看,白银价格的走势与市场供求状况不存在必然联系。当国际市场白银价格超过6.00美元/盎司时,直接左右市场的就不是供需关系,而是投机、汇率等因素。近两年的国际白银市场就证明了这一点,目前的白银供需现状对市场产生的直接影响力很小。短期内经济形势、美元汇率变化、国际石油价格等仍然是决定银价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白银主要为铜、铅、锌和黄金等矿产的伴生矿产,因此白银相关金属行情的好坏,也影响着白银的市场。

汽车工业是铂族金属的主要终端用途,因此铂族金属市场对汽车工业的依赖度愈来愈大。2006年,全球铂需求量为678万盎司,比2005年增长1.2%。需求增长主要来自汽车等工业用途,珠宝加工业需求则有较大幅度下降。2006年铂的供应量增长超过了需求增长。全年总供应量为679万盎司,比2005年增长2.2%。供应量增长主要来自南非生产能力扩大到529万盎司,由此导致供应量大增。总体来看,2006年铂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仅有1万盎司的过剩。2006年,全球钯需求量为6万盎司,比2005年下降10%。需求下降主要源于珠宝加工业需求下降30%,该领域需求已经不到1万盎司。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消费量大增多少弥补了珠宝领域需求下降造成的损失。2006年钯的供应量为806万盎司,比2005年下降4.1%。总体来看市场供需也基本平衡。2006年全球铑需求量为83.7万盎司,比2005年增长1.2%。汽车催化器仍是铑的最大消费领域。尽管全年供应量增长速度超过了需求,但市场总体仍显供应不足,由此导致价格增长较大。

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恐怖袭击、罢工、产油国政局动荡等不确定因素频频发生,加上投机商乘机炒作,8月20日国际油价攀升至20多年来的最高位49.40美元,引发各界严重关注。我国经济增长提速导致对原油需求不断增加,对石油进口依赖越来越大,国内石油供求矛盾异常突出,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那么,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是否在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高油价还将持续多久?我们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本文将对此作出分析。6GF/5s

推动国际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x

一般而言,决定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与原油储量和产量的限制,使原油价格对影响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动性较大。第二,原油供求结构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从储量、生产、运输、炼油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原油价格的波动。第三,尽管原油供求大致相当,但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任何一个变量或影响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相关变量,往往在一定时间内决定着价格的走势。如战争、恐怖袭击、石油工人罢工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左右油价走势。第四,通常情况下,经济衰退时期原油库存的下降对油价支撑作用不大,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则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库存下降则会极大地支撑油价上涨。第五,在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时,产油国减产措施往往难以起到抑制油价下跌的作用,增产将加速油价下跌;而在经济复苏,原油需求增加,油价上升时,增产对平抑油价上涨作用有限,减产则会明显加剧价格上涨。第六,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A-Xa

从近期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的情况分析,主要是以下六个因素作用的结果:h}@>

1、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拉动石油需求增加是基本诱因。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油的需求超出国际权威机构事先的预计,尤其是世界前两大原油消费国美国、中国经济增势强劲,第三大原油消费国日本的经济形势也明显好转。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增量为每日260万桶,增长3.3%,而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需求增幅更高达3.9%;全年全球市场每日需求总量为8220万桶(见图2)。而200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仅为0.78%,2003年则上涨至2.2%。因此,近两年全球经济持续转好,导致石油需求量大增逼近其最大供给能力,使供需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是引发此波油价持续走高的基本因素。!~r

2、欧佩克产能所剩无几是辅因。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供给量为8270万桶,增长4.2%。其中,欧佩克原油供给量为每日2880万桶,同比增长6.3%。因此,从供求关系来看,今年全球原油供给略大于需求,但是,主要发达国家商业库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使得全球供给比较紧张,特别是目前欧佩克国家剩余产能十分有限,仅存约每天100-150万桶,除了沙特之外,其他成员国早已满负荷产油。虽然未出现全球性的供应紧张,但欧佩克产量逼近现有能力极限是确定无疑的,这使得人们对世界原油的供应前景产生担忧。0qp

3、年初欧佩克减产决定火上浇油。今年初,由于欧佩克担心油价会下跌,采取限产保价政策,欧佩克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使得油市火上浇油。欧佩克于2月10日在部长级会议决定,从4月1日起削减原油日产限额1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应声上扬。虽然欧佩克油价已连续80多个交易日超过28美元的价格控制上限,然而欧佩克非但不启动增产机制,反而每日减产100万桶来保持油价的高位。此外,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因而欧佩克也就少了油价高企冲击世界经济进而造成两败俱伤的担忧,想方设法将油价控制在高位自然成了欧佩克的理想选择。0Tx6

4、美元汇价下跌。从2002年4月份以来,美元持续贬值,虽然近期有所回升,但由于长期以来石油出口主要以美元计价,因此导致石油出口收益大大缩水。一些欧佩克国家认为,美元贬值已经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石油的实际价格下降,已经低于他们坚持的价格底线(25美元)2-3美元。因此,欧佩克国家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早前承诺的“油价连续20日高于28美元时启动自动增产机制”,转而倾向于将油价控制在价格带的上限。QQ93

5、恐怖袭击等不确定因素是短期波动主因。首先,美国对伊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后,针对石油设施的恐怖袭击事件接连不断,致使伊拉克局势一直动荡不定,石油出口迟迟难以恢复到战前水平,这给世界石油市场增添了新的阴影。其次,欧佩克第三大产油国委内瑞拉国内政局不稳,严重影响到原油的生产和出口。第三,今年5月,俄罗斯政府对尤科斯公司发出追缴巨额欠税最后通牒,尤科斯石油公司银行账户已被冻结,尤科斯公司面临破产威胁,直接影响到石油生产和出口,而尤科斯公司石油日产量为170万桶,占全球总产量的2%。!

6、投机活动为油价飙升推波助澜。石油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以及各种地缘政治冲突频频发生这两种因素为投机活动创造了条件,国际投机商的大肆炒作,增强了人们对国际市场原油供给紧张的心理预期,人为抬高了国际油价。据估计,目前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的交易属于投机行为。根据近期路透社的一份调查显示,分析家们预计投机因素使美国市场的原油价格每桶上涨了8美元左右。a)pB

未来数月国际油价走势的基本判断jHaoW?

对于下一阶段国际油价走向的判断,众说纷纭,但不外乎以下三种看法:一是继续攀升;二是高位运行;三是高位回落。ZpZ3G+

企业界、交易商以及投资分析师等认为,推高油价的一些关键因素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国际油价短期内仍将居高不下。如果发生严重的冲击原油供应的事件,很有可能引发油价在现有价位上再次上涨,并突破每桶50美元的“大关”。一旦市场上缺少伊拉克和委内瑞拉的石油,油价将爆涨到每桶70美元的高位。Y pO

石油公司、产油国等认为,国际油价将高位运行,回落空间有限。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放缓并不会导致油价大幅下跌,因为即使需求放缓供需缺口仍旧很大,油价下跌的空间有限。由于目前OPEC等石油产出地区的产能利用已经基本上饱和,因此油价走低的压力将非常缓和。唯一会推动油价跌势加剧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出现硬着陆,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石油进口大国。|U~kT

部分国际机构认为,国际油价将从目前的高位回落。油价创下近50美元的高峰纪录之后,将在几个月内恢复到每桶30美元左右的稳定水平。一旦目前的动荡情况消失,市场力量最终将使油价稳定下来,并在几个月内恢复到平衡价格。因为实际上世界石油供应增长潜力大于需求,产油国仍有一定增产能力,加之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拥有几十亿桶战略石油储备,许多国家也正在建立战略储备,因此国际石油市场仍有安全空间。i

我们认为,综合分析各方信息,国际油价(WTI)维持在每桶40美元以上的高位运行时间不会太长,年底前有望稳步回落至每桶35美元左右的价位,全年平均约每桶38美元。这个判断基于以下几个原因:H`C9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有放缓的迹象。今年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向下修订至2.8%,明显低于经济学家3.6%的预期,增幅比一季度减少1.7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增长步伐也出现了放缓,二季度GDP仅增长1.7%,比一季度减少了3.9个百分点。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增速也会适度放缓,对石油的需求将会有所减少。因此,在高油价和全球性升息的双重打击下,世界经济增速有可能受到抑制,随之将会减少对原油的需求。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为2.6%,比上半年减少0.6个百分点。vG0Oy=

其次,经过一段时期的补充,原油库存有所增加。截至7月底,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达到2.986亿桶,比上年同期提高1840万桶;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6.5亿桶。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全球石油库存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以每天30万桶和150万桶的速度上升。B~=a

第三,目前影响国际油市的几大不确定性因素有望缓解。一是随着伊拉克恢复主权,有助于国内重建进程和国内局势的缓和,稳定的国内环境是伊拉克向国际市场供给原油的前提条件。二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全民公决中获胜,将继续执政至2007年1月任期结束,这将有助于缓和委内瑞拉国内动荡局面,保证原油正常生产及出口。三是不管是被国有石油公司收购、外资参股,或是破产,历经近一年的俄罗斯尤科斯事件在近期将会有个了结。"H

第四,前期介入油价炒作的国际投机机构的高位获利了结,也将促使油价振荡走低。'

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_m;S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快速发展使得对石油等能源消费急剧增加,而且进口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实质性转变,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单位能耗的GDP产值过低;同时,我国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石油市场体系,贸易方式单一,定价机制僵硬,市场反应缓慢。毫无疑问,国际油价不断飙升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高油价不仅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而且将会加剧通胀压力。但是,目前高油价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n

国际油价攀升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qR+

1、增加外汇开支,加大外汇平衡压力。初步预计,今年平均每桶原油价格估计为每桶38美元左右,与去年28美元的均价相比,每桶上涨达10美元。预计我国全年将进口原油达到1.2亿吨,折合约8.8亿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每桶上涨达10美元将直接导致中国全年购买石油多支出外汇88亿美元。而且,今年我国仅原油这一种产品的进口就将造成超过3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给我国贸易平衡带来较大压力。"G

2、加大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必然引起与石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造成我国企业成本提高,直接给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石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当前供过于求的国际国内市场上,这些产业因油价上升抬高的生产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出去,各行各业的盈利水平就会因此下降甚至导致严重亏损,企业可能收缩生产规模,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会因此下降。-s2 f:

3、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今年以来,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三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油价上涨已经成为今年家用轿车销售疲软的主要原因之一。h6

4、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抬升国内能源价格,并使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行业的价格上扬,形成新的涨价因素。我国始于去年底的新一轮物价上涨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另一个就是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由于国际油价不断大幅上升的压力,我国已经三次上调成品油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根据2004年5月国际能源署、OECD经济部和IMF经研究部合作研究的报告,如果油价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一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0.8个百分点。aa

5、恶化我国外部经济环境。今年以来的高油价,已经对美日欧等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二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外部需求,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n

但是,高油价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趋势。首先,目前的石油价格上涨是各种偶然因素对接而成的结果,不具有长期性特征,油价将回落到一个较适宜的价位。其次,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有助缓解中国石油市场的紧缺现状,缓解油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第三,目前我国企业的效益比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化部分高油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今年前7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保持了39.7%的利润增速。第四,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等所占的比重约70%,石油约占23%,不具主导力量。原油、天然气的比重虽然在升高,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影响尚在掌控之中。第五,原油实际交易均价比人们通常印象中的价位要低。一方面,由于部分石油进口合同事先确定了价格;另一方面,大家普遍关注的纽约西德克萨斯原油是油质较好的品种,通常该油价高于欧洲布伦特油价每桶2-3美元,高于欧佩克一揽子油价每桶5-6美元。根据海关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均价为每桶33.8美元,同比增长13%,成品油进口均价同比增长6.1%,远低于同期纽约和欧洲市场21%的涨幅。u]@m1

近期应采取的应对措施4#0P5J

1、将节能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2003年,我国原油、原煤消耗量分别为世界的7.4%、31%,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世界的4%。我国的能耗非常大,能源利用率很低,节能的潜力巨大。面对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对我国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冲击,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应将节约能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a=

2、加快国内油品定价市场化步伐。目前国内“中准价格”仍由国家制定,且晚于国际市场一个月,从价格机制上看,中国油市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近日燃料油期货交易的推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是,燃料油占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较小,燃料油期货价格尚无法达到整个油品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作用。而其他油品目前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进行期货交易。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原油需求量不断增加,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以中国在亚洲原油市场所占的份额,推出自己的原油相关品种期货,完全有可能形成标志性的地区市场价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因此,我国应加快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步伐,改变油价涨多降少的状况,进一步规范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出成熟品种的期货交易。]

3、利用部分国债资金开发利用新能源。开发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当务之急。我国在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采暖和地热发电、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只要适当给予政策支持,有望成为替代能源。增加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尽量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是我国今后能源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可以考虑由政府利用部分国债资金,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工作。y .UL

4、加大中国沿海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目前南海、东海地区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加大这些地方的勘探力度,可以增加中国石油的自产能力,可以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我国在“搁置争议”的同时,应当积极开发这些资源;同时,必须保持和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避免恶性石油资源的争夺以及保证海路石油运输的安全。[V

5、在国际油价高涨时尽可能调回海外份额油。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中石油在苏丹、委内瑞拉、秘鲁和哈萨克斯坦等国都有份额油,已经累计在海外生产原油6000万吨。另外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国石油企业也将触角伸向了海外。在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国内进口成本急剧上升之时,应当尽可能地将我国石油企业生产的份额油调回国内,减少从国际市场上直接进口原油的价格风险

参考资料: